第一節 為何意識不能通三世?
【演講大綱】 為何意識不能通三世?
(為何必須修學宿命通或入定中才能了知往世事?
因為只能存在一世,不能來往三世:《阿含經》中所開示。)
講記內容: 那麼,接著進入主題來說明,我們第一個主題要來探討說:意識是常住的嗎?那麼,既然要探討這個主題,當然要先說明什麼是意識?意識就是藉著意根與法塵作為因緣而出生的心。也就是我們這個能思惟,能瞭解、分別、判斷、歸納、整理,能了知六塵各種事物的這個心,這個覺知心就稱為意識。我們這個意識覺知心現起的時候,是同時有前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同時存在,這樣構成我們五陰中的識陰。這識陰總共有六個識,就是我們的覺知心。這一個覺知心,這一個意識,究竟是不是常住法?是不是金剛心?或者說祂是不是不可壞的心?我們首先從聖教量上來作一個探討,說意識心(或者說前六識)我們的眼識、耳識……乃至意識,為什麼不能通三世?我們說每一世的意識都只存在一世,這個說法在聖教中有什麼根據?那為什麼必須要修宿命通以後,或者說證得禪定而入定了以後,才能夠了知往世的事情呢?
這就是說,意識是只存在一世的;如果意識是從前世轉生過來的,將會像我們今天晚上睡著了,明天早上起來又會記得昨天的事;那麼就是今天這一世結束了,明天下一世出生的時候,還會記得上一世的事,應該如此。然而,事實上不是這樣,所以意識只能存在一世。
這在《阿含經》裡面,也有聖教證明,就是很有名的荼帝比丘的故事。荼帝比丘不斷地主張說:意識是常住的。認為意識心是從往世來到此世,這個識不滅,未來還會往生到無量世去。因為他這樣的見解,諸比丘們不斷地勸告他:「不要這樣說!這樣說是在謗佛!因為佛陀從不曾這樣講過,你說這是佛講的,你就是謗佛囉!」這樣三度勸告都沒有用,後來呢,眾比丘就向 佛陀稟告;佛陀把荼帝比丘找來質問,荼帝比丘仍然堅持「此識」意識是可以來往三世的常住心,並且堅持說 佛陀就是這樣開示的;於是 佛陀請問比丘們:「我是這樣說的嗎?」諸比丘都說:「佛陀不是這樣說的。」這荼帝比丘重新再聽聞 佛陀為諸比丘解說因緣法而說明意識虛妄時,仍然不信,於是只能成為聲聞法中的凡夫。
至於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則是焰摩迦比丘,他認為死後無所有;後來眾比丘請舍利弗尊者去為他說法,然後他斷除了我見與斷見,不再認這個意識覺知心作為真實常住的真我,也不再認為阿羅漢死時滅盡五陰是斷滅空,於是得到了法眼淨。然後他接著自己又努力觀行思惟整理,終於成為阿羅漢。所以,能不能證得聲聞解脫果,他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斷我見;至於斷我見卻不是最大的障礙,只要有善知識能為他細說入涅槃後不是斷滅空的道理就行了。然而意識是我見之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啊!這個都是在聖教中有說明,我們的意識,我們的覺知心是只能存在一世的,不是從前世過來,也不能去到後世。
本文出自:
正覺電子報 第 77 期 第 9-10 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