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淨空法師說:盜取僧眾財物將來還三、五個人債,那個罪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淨空法師又妄說法了,請問這是教化眾生的出家僧法師嗎?

淨空法師說:盜取僧眾財物將來還三、五個人債,那個罪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淨空法師又妄說法了,請問這是教化眾生的出家僧法師嗎?


淨空法師說:“我過去在台灣講經的時候,有一個老居士,這個老居士已經不在,往生好多年了。有一次他特別請我吃飯,就請我一個,就只有我們兩個在館子吃飯。我說:老居士你今天請我有什麼意思?他說:我有一個很困惑的問題,要向法師請教。我說:什麼問題?他說:破和合僧、盜常住物,這墮阿鼻地獄,永遠不能翻身,這怎麼辦?我聽了之後,我笑了一笑,我說:你在什麼地方看到破和合僧,你在什麼地方看到?我這一問,他回想了之後也呆了。我說:我一生到處講經說法,我沒有遇到和合僧團。為什麼?出家人在那裡都吵架、都鬥爭。我說:你在哪裡遇到一個和合僧團。現在常住物是什麼常住物?那個廟是他自己家,他不是十方常住,我們到那裡去掛個單都不行,他都不准,那算什麼常住物?那是他的家。我這一說,他才恍然大悟。我說:他那個破和合僧,不是破和合僧,是破他一家;盜常住物是盜他一家,那個罪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淨空法師即是 佛所說的「外道弟子」

淨空法師即是 佛所說的「外道弟子」
淨空法師說:“畜生通人情,植物通人情這一切眾生有沒有見聞覺知?有,不但一切人有,一切動物有,一切植物有,一切礦物也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一二一卷) 2003/10/16 澳洲淨宗學院  
淨空法師說:“為什麼你不吃動物,你還吃植物?當然一個真正仁慈的人,植物也不吃。不但不可以傷害人,動物、植物,乃至於礦物都不能夠傷害,為什麼?統統有果報。”——《太上感應篇  246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35196601018g2h.html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信受婬欲大惡見─成為 佛陀預記的「即魔說」!

淨空法師信受婬欲大惡見─成為 佛陀預記的「即魔說」!

…………………………………………………………………………………………………………….
以三昧耶戒來規範大眾聽命於譚崔密教上師的大惡戒
然而,譚崔密教卻主張第一步就是意念觀想男女交抱的雙身像,進而要身體實際親近而且實踐婬欲行,透過圖畫的曼陀羅的性愛來表示,對女信徒們加以催眠而最後願意接受與喇嘛合修雙身法;還怕行者不乖乖就範,因此制定了三昧耶Samaya,說明這三昧耶戒的重要,密教弟子不分出家在家,都要聽從密教上師的指導而不得違抗。因此當密教上師吩咐大眾要支持並且實踐男女婬欲法,密宗信徒們便唯命是從。

譚崔密教如是強力支解佛門原有的出家戒律,將所應該降伏的貪愛予以重新高抬起來,將出家人應該要斷除的婬欲,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改成必須親近婬欲,而且還制定成戒律,將「三昧耶戒」擺置於一切佛教戒律之上,將這類「非戒」的「惡戒」變成密教戒。請問會來親近這種惡戒的人,哪裡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佛教裡的出家人呢?

譚崔密教就是 佛所說的一直生死相續的無知眾生,是思想單純而容易被荼毒的外道愚人,一點都離不開最根本的男女婬欲行;如是於密宗雙身法的「三昧耶」中,沒有任何的「三昧」可以成就,只是自我催眠說這樣的淫樂覺受境界就是三昧定境,與佛門說的智慧三昧或禪定三昧了不相干。佛陀說這樣的人是永遠無法斷除婬欲者,永遠是蒸沙煮飯,得到的永遠是燙手的熱沙,和永遠無法解除飢渴的無量世苦果,這哪裡是現在藏密喇嘛所可輕易地以身試法的呢?何苦呢?

唯識就是唯心嗎?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要探討的問題是:唯識就是唯心嗎?
這個問題應該說有兩個面向的問題存在:第一個就是說佛教中常說的「萬法唯識」與「三界唯心」是同還是異呢?這兩個的關係是怎麼樣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識,跟哲學上的唯心論,是同還是異呢?有這兩個面向的問題。因爲要探討這第二個面向的問題,就是說唯識跟哲學上的唯心論是同還是異,我們就必須要先瞭解佛教所說唯識的真實意涵是什麼,因此還是得要先來探討第一個問題。
佛法中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句話其實已經指陳了有情生命的實相,也顯示了萬法的本質。它的意思就是說,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無漏有爲法,都是因爲八識心王而出生;乃至於無漏無爲法,也是因爲八識心王而才能顯現;如果離了八識心王,就沒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說「萬法唯識」。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無漏法,既然都因爲八識心王而出生或者顯現,而八識心王又依第八識以及無明才會現於三界中;可是眾生的無明業種以及上煩惱的隨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識所執持而藉緣變現,變現出我們這個色身的正報,以及世界山河的依報,因此說「三界唯心」——三界一切法都唯依第八識心而有,依著第八識心而變現,以第八識爲根本。
我們就以 世親菩薩所造的《大乘百法明門論》來略爲說明這個道理。世親菩薩在這個論裏面這樣說:
【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爲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分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大乘百法明門論》)
就是把三界一切萬法擇取重要的一百法,這一百法可分爲五大類,稱爲五位。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弘法節目,我們將繼續進行「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系列的節目,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議題內涵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我們知道,廣結善緣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探討的一個問題是:所謂的緣有哪些?如何才是善緣呢?那廣結善緣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來討論: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我們先來研究所謂的緣有哪些。要如何暸解這些緣呢?我們先舉一段 世尊的聖教。世尊在《阿含經》中有這樣開示,世尊說:「云何二難解法?有因有緣衆生生垢,有因有緣衆生得淨。」(《長阿含經》卷九)
因此,對於衆生的因緣,是千差萬別而有種種的不同點,所以衆生心生出垢染,或者衆生心得以得證清淨,這些種種的因緣,一般的衆生乃是非常非常難以理解的;更何況可以能夠對於這些因緣的通達,或者究竟圓滿的理解;這只有諸佛如來才能夠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緣果報,因爲這牽涉到因緣果報的問題,唯有諸佛方才能夠究竟圓滿的如實了知。一般人如果要了知這些,那就必須要依據經典聖教的開示內容而有所知解,進而得以實證而勝解這些真實義;然後依據聖教量的開示內容而修行去驗證,進而能夠如實證得因果的所依,也就是說證得法界的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而進而能夠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而行菩薩道,因此而有了對於法界實相心現觀的般若智慧;有了這樣的般若智慧的現觀,再配合聖教量的開示來驗證,再加以比量的思惟整理。這才是 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這樣才可以成爲下一個階段用功的前提成就。因爲這樣符合三量的道理而去實踐,就能夠一分一分的增長自己的智慧,輔佐以自己收集廣大無邊的福德,最後成就了究竟佛地的一切種智,來圓滿成佛之道。
所以,緣有哪些呢?一般來說,可以從很多個不同的層面分類來說;這些分類乃是依據不同的根器,不同的衆生以及不同的修證階段而說,這樣就有許多不同的分類。而今天我們則是以一般人所知,而且是粗略的來分類說明,深細的部分今天是無法討論到;如果有機會參加我們正覺講堂的禪淨班,我們的親教師會在課程當中來加以說明。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淨空法師信受譚崔密教的婬欲大惡見

淨空法師說;
「密宗的阿彌陀佛懷裡頭抱的明妃

那個清淨叫真清淨

為什麼呢?他不起心動念

能不能到?
能做到成佛了!」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懷裡頭抱的明妃,不起心動念就成佛了!

~這不就信受譚崔密教的婬欲大惡見

佛云:
「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楞嚴經》卷九──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道實相觀;中道實相心

中道實相觀
第八識真如心不墮二邊,不於六塵起作意;本性如此,非因修得。是故遠離二邊者,非以意識心之遠離二邊而言也;乃是以意識之現前觀見自心如來藏從本以來不墮二邊,現觀自心如來藏從本以來不念一切法、從本以來不貪不厭一切法、從本以來不分別六塵萬法、從本以來不起欣厭之心、從本以來無得無失、從本以來無取無捨。意識覺知心證得本來已自存在之第八識如來藏後,如是現前觀察如來藏之中道性實相已,意識心隨即轉依此自心如來藏不墮二邊之體性而住,了知如是實相,解脫於分段生死,解脫於無明,解脫於生死與涅槃二邊,方名實證中道實相觀者。如是親證已,不妨自心如來藏仍如是繼續安住中道實相境界中,而以意識繼續分別諸法,以意識繼續隨 佛修學一切種智妙法,以意識繼續分別眾生心性,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施設方便。如是有「是非、成敗、苦樂、欣厭、得失、取捨」而不離「二邊境界」之意識心,與從來「不落是非、成敗、苦樂、欣厭、得失、取捨之二邊境界」之自心如來藏,同時同處而運作不斷,出生中道正觀,了知法界實相,並以如是智慧以利有情永無窮盡;如是證知、如是現觀,方是發起真正之般若慧者,非如惟覺之意識思惟錯解者。如是親證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實相觀也。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宇宙和生命是從哪裡來的?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1
由正偉法師開示:
宇宙和生命是從哪裡來的?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enlighten.org.tw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正知見「學佛釋疑」系列的節目。今天我們要與大家一起討論的議題是:宇宙和生命是從哪裏來的?
宇宙和生命是從哪裏來的,其實這個題目是很多人所關心的議題,也是古今一切有智慧者所希望能夠瞭解的議題。關於這個題目,從一般人所謂的宇宙及生命的議題,從佛法當中來看,概括而說就是:宇宙和生命的真實相到底是什麼?一切宇宙到底是從何而生?一切生命衆生是從何而生?而死了又從何而去?這些生命的生生死死,乃至有情生命所住的宇宙器世間,也是壞空成住的不停變化,乃至整個宇宙到底是怎麼生成的?又是怎樣的變異轉變,接著又慢慢壞滅而歸於空無呢?這當中真正的原因爲何呢?所以,這個議題其實就是生命與宇宙的真實相到底是什麼。
有的宗教說,生命和宇宙乃是某一個有情造物主所創造的。例如一神教的人說:有情乃是上帝創造的,然後再創造亞當、夏娃,然後才有其他的有情。但是這是違背事實與正理的;因爲,如果上帝可以創造亞當、夏娃的話,那爲什麼後來的人需要透過亞當、夏娃兩性和合的生殖呢?而且,爲什麼上帝創造的有情,有不平等的現象出生呢?難道上帝的心不平等嗎?其實這樣一神教的說法,是於道理講不通的,有很多很多的矛盾現象出生。也有的宗教認爲,上帝是大梵天出生的,有的說是無極老母出生的,有的說是無生老母出生的……林林總總這些都是一樣的說法,只是用不同的名字和說法來陳述罷了,實質上來說,都是由一個造物主有情來出生有情生命與宇宙的。但是這樣的說法,是不符合法界現量的事實的現前觀察;也不符合邏輯上的道理,是說不通的,所以比量也是違背的;同時也是違背 佛陀的至教量。
其實從法界的真實相以及 佛陀的至教開示來說,有情的生命和宇宙,都是由衆生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所出生的,因爲一切萬法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所生所顯。當然,各個有情的生命,以及整個宇宙器世間,都是由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出生;只是各個有情的五陰生命,由各個有情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含藏業種,各人的如來藏又依據各人的自業,而出生不同的果報來受生,這樣出生成長,乃至最後死亡,又重新投胎,這樣輪迴不止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三縛結的內涵~我見、疑見、戒禁取見



第10集 三縛結的內涵 之開示文稿:
上一集已經由正緯老師講完斷我見,接下來由我來為各位菩薩講解斷三縛結。為什麼要講斷三縛結?因為只要你能夠瞭解三縛結的內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斷什麼人可以依止?什麼人不可以依止?同時也知道,聲聞菩提的路應該怎麼走?斷三縛結,主要分成三個部分說,第一個部分是三縛結的內涵,第二個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見,第三個部分是如何斷三縛結。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部分三縛結的內涵。什麼是三縛結?三縛結其實就是三種煩惱!「煩惱」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面,就是心裏掛礙著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惱,把這樣的一個心行當作是煩惱。但是在聲聞解脫道當中,煩惱的定義並不是只有這樣;凡是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作煩惱。那麼即使你對某一件事情的感覺,心裏是快樂的;但是只要這樣快樂的心行,是會障礙解脫出離三界生死,那麼這樣快樂的心行,仍然是屬於煩惱所攝。那麼什麼樣的心行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呢?主要有六種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惡見。這六種根本煩惱,就是聲聞菩提當中所要斷除的煩惱。
我們(接著)來講什麼是貪?貪就是被可愛的境界所制伏。譬如說一個面臨五欲(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這樣可愛的境界;面臨這樣可愛的境界的時候,你的心裏沒有辦法拒絕它的誘惑,沒辦法說「不」,這樣的心行就是貪。再來說瞋,瞋就是被不可愛的境界所繫縛,而起了種種惡心行,這樣的心行就叫作瞋。再來說癡,癡的定義很廣,就是無明,或者說沒有智慧,但是在聲聞解脫道當中的癡,指的就是沒有斷除煩惱的智慧。阿羅漢在具足十種斷除煩惱的智慧以後,他就把癡結給斷了;但是他還有佛菩提道的無明還沒有斷盡,所以阿羅漢並不是一個真正斷癡的人。再來說慢,慢有七種;與人較量,高抬自己,就是慢(較量於他,令心高舉)。但是還有一種慢,是阿羅漢必須斷除的,就是我慢: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成常住不滅的我,然後依於這樣的一個常住不滅的我,覺得讓自己的五陰的存在於三界中,有喜樂。那這樣的一個我慢,就是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再來說疑,疑的定義很廣,有世間法上的疑,有出世間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間法上的疑。那麼如果在聲聞解脫道當中,只是單指對三寶的疑,還有對我見的疑。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中道實相;中道義


中道實相
如來藏(阿賴耶、菴摩羅識)異熟性故,其體永不壞滅而內容有變易、有作用,故成佛時能變為真如,故非常非斷。如來藏於五位中及無餘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無常。不生滅之主體識中、有諸異熟及等流種子流注變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來藏非有變易(主體自在、不生滅、不增減故),非無變易(內有異熟果種及修道清淨法種流注變易故)。非有作用(離六塵見聞覺知而於五位中寂照不滅任運隨緣而不動故,醒時亦同故),非無作用(若無作用,一切有情頓成死屍)。故唯如來藏非常非無常,非有變易非無變易,非有作用非無作用,名為中道實相。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中道純真、中道智



中道純真
每當有人這樣為你說中道:「中道就是我們覺知心不要落在常邊,也不要落在斷邊;既不要討厭別人,也不要喜歡別人,這就是中道。」你聽了就說:「你這個中道錯了!人家真正的中道是第八識真實心的中道,是本來就不落於兩邊,這才是真的中道。不是把覺知心經過修行以後才不落兩邊。」你有了這個知見,就說你對中道的知見是純粹正真的:「中道純真」。這時你對佛菩提道的正知見已經建立起來了,信心決定不會退轉了,所以成為「 信心住」,這表示信根已經成就了;信根成就以後自然就會住在這種信心之中,成為「信心住」的菩薩,就是初信位的菩薩了....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佛教的根本教條是什麼?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次我們要介紹的主題是:佛教的根本教條是什麼?
實際上,佛教並沒有特別施設一些規範,然後一些強制的、不合理的;完全是順著如何成就佛道而來的。所以,佛教如果要說真正有一個嚴謹的教條,我們就可以說是四不壞信。
何謂四不壞信呢?就是對於四種應該信受的,要予以強力的信受。這個四不壞信,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歸依以及受菩薩戒。因為一乘佛道就是能夠邁向佛地,而不會流連於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惡見中,如此就可以圓滿佛道。因此,四不壞信是一切學佛人所應當遵從的,也就是說,應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及持守戒律。
關於最後一項的持守戒律,許多的眾生以及學佛人都非常的擔憂,想「我為什麼要去將自己束縛?」然而卻不是如此。以佛法來說,真正的本心祂是自在的,祂沒有受戒,也沒有持戒,祂是於戒自在,而且於一切萬法自在;因為我們的本心就是如來藏如來藏祂沒有見聞覺知。初聞到這樣深的法的人很難相信:「如來藏為什麼不能跟我一樣,能夠看得見世間的物體呢?為什麼聽不到世間的聲音?」這就是佛法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 佛陀親證這個如來藏,所以將如來藏的所有的內涵,都一一予以親證,沒有一點點遺漏,如來藏祂的體性就是如此。所以,根本的教條要說的話,就是要建立正確的大乘法的知見,也就是說這叫般若正見

參雜男女雙修混充佛教來屠害眾生的生生世世法身慧命為「黑心宗教」政府卻無能管制!

政府全力打擊黑心食品,避免大眾健康受到威脅,令大眾鼓掌;達賴喇嘛說自己是100%的佛教,可是卻參雜男女雙修混充佛教來屠害眾生的生生世世法身慧命為「黑心宗教」政府卻無能管制!

政府全力打擊黑心食品,避免大眾健康受到威脅;

政院七大行動打擊黑心品 食用油醬油鮮乳生活必需品優先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我們要一起來探討的是「佛為什麼要度眾生?」這個題目。
在《金剛經》中有一段經文,相信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一定都很熟悉,就是 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尊者說:【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既然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那為什麼諸佛世尊在人間示現成佛的時候,都要度眾生呢?又是什麼道理而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在前面一集探討「佛陀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必須菩薩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以上時劫,透過五十二階位的修學,才能夠具足圓滿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然後才在一世界中示現受生人間,八相成道,成就究竟佛;而且每一個佛世界,都只有一佛住世弘化,不會同時有二佛住世。這個歷程及結果的示現,代表著幾點重要的意涵:第一,諸佛都在人間示現成佛;第二,諸佛都是菩薩歷經長劫修集圓滿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後,來人間示現成佛;第三,每一佛世界都只有一佛住世弘化,不會同時有二佛住世。
這第一點說諸佛都在人間示現成佛,諸佛都是來人間八相成道,示現成佛。所謂八相成道,是指從兜率天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這八件事代表著諸佛在人間示現成佛由始至終的歷程。這次人間示現,與之前菩薩五十二階位中超過三大阿僧祇劫世世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成道」,也就是成就究竟佛道;因此,成道雖然只是最後身菩薩示現成佛的八相之一,但卻是八相中的主腦,所以特別標出「成道」之名,用以代表整個示現的歷程。
在這裏我們要特別說明的是,八相當中第一相的從兜率天降,也就是兜率降生。兜率就是兜率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這個兜率天又分為內院與外院,內院是最後身菩薩教化諸天天人的淨土,外院則是天人享樂的地方。經中說 釋迦牟尼佛是從兜率天降生人間示現成佛;彌勒菩薩現在也在兜率天彌勒內院,盡其一生說法度眾。到了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都滅了以後,彌勒菩薩見時機已成熟,就會從兜率天降生人間,繼續 釋迦世尊之後在娑婆世界成佛,是為 彌勒佛,我們尊稱為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以,彌勒菩薩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就是盡此一生就要遞補佛位;在彌勒內院盡此一生,就要示現來人間遞補佛位。這裏所說的時機成熟,就是指有緣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佛陀是什麼?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我們要一起來探討的題目是:佛陀是什麼?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譯,簡稱為佛。爲什麼稱為佛?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佛?首先要從佛的十號,就是佛陀的十種稱號所代表的意涵來加以瞭解。佛陀的十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首先來說如來如來是說,佛陀所宣說敷演的一切法教,都是依於親證如實正慧而說,都是沒有虛妄,沒有變異,真實如理,沒有顛倒的;因此稱為如來
第二個是應供。人天應供的簡稱就稱為應供,是說佛陀無量修行已經圓滿成就,福慧具足,能夠饒益教化一切有情;所以應受天上人間以種種的香、花、瓔珞等等最上的物品來供養,因此稱為應供。
正遍知也稱為正等覺,是說佛陀圓滿具足一切種智,對於一切世間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間法,乃至菩薩進一步修學的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不覺悟、無不了知,因此稱為正遍知;又能以此正知的一切法平等開覺一切眾生成就無上覺,所以稱為正等覺。
第四個稱號是明行足。明行足,這裏「明」指的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三明;「行足」是說佛陀身、口、意業都已經善修圓滿,真正的清淨,因此稱為明行足。

學佛是否需要捨離一切的欲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談的題目是:學佛是否需要捨離一切的欲望?之所以會有這樣題目出來,最主要是因為許多人對於佛教有非常負面的印象,認為佛教不僅是一方面叫人家捨弃所有的欲望;另外一方面,看起來又好像不能夠善盡社會的責任,逃避一切社會的責任一樣。所以,我們今天應該要藉着這個場合,來跟大家說明這個基本的差異。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我們說所有的修行其實如果從解脫的立場來看,不外乎是要排除煩惱、對治煩惱,那麼煩惱有許多時候都是由於貪欲所引起;所以,其實在世間的許多的宗教,只要談到所謂的煩惱這些事情的時候,也都是以貪欲作為要對治的目標。
比方說一神教來講,比方說基督教、天主教。他們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著重在世間的這些榮華富貴,而是要把天上所謂的上帝身邊的這些榮華富貴,當成真正的榮華富貴,要能夠摒棄世俗的東西,勇於去追尋上帝的腳步,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事情。這是一神教。
那麼東方呢,移到東方來看,東方的印度教其實也有異曲同工。比方說,東方的印度教其實吸取了部分佛教的名詞,他們也在說世間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幻化的,所以大家不應該費很大的力氣去執著這些幻化的事物,而應該清淨少欲,才能夠跟真正的「梵」合而為一等等。像這類型的說法,在印度教裏面也是屢見不鮮的。
再來看看中國的本土,有所謂的老莊道家。在老莊道家裏面,其實關於少欲、知足常樂這方面的教誨其實也很多。比方說,老子就認為說,追求外面的物欲,比方說色、聲、味等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的話,反而會讓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真正的東西,耳朵聽不見真正的聲音;所以像這樣的結果,追逐外面的五欲的結果,反而會使得人喪失了靈性;不能夠知足少欲的話,就會因為我們五項感官的盲目,接下來就會引起了許多的災難。所以在老莊道家裏面也是教大家要少欲知足。所以,從這一點立場來看,的確在世間裏面許多的宗教,也確實都教大家要遠離這些欲望

何謂佛教?


各位觀衆大家好: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由正覺教團爲大家所製作的「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系列。因爲今天是第一集,所以我們也趁第一集的時間,很簡短的來介紹我們錄製這個系列的緣起。
正覺教團從1997年公開對外弘法以來,一直以幾個特色聞名於佛教界,並且是佛教界的一股清流。首先,就是正覺教團忠實而且完整地呈現了 佛陀的教法,所以在正覺教團裏面,學員所修習的教法不是單一一個教法,而是我們主張全面性的修證。第二個特色是,正覺教團的教法貫通了大乘、小乘,或者我們說三乘佛經的義理。比方說,正覺教團裏面,學員所學到的解脫的道理,其實不僅適用於比方說我們說傳統阿含部所介紹解脫的道理,其實這個解脫的道理,甚至是一以貫之,到大乘經、般若經一樣都一體適用。所以,我們這樣看來,在這個特色上面,在目前的佛教界的話是比較難得見到的,也就是說,把三乘佛經整個融會貫通介紹給大家。第三個特色就是,正覺教團一直努力想要把 佛陀的整個教法,用簡單、清楚又容易實踐的方式介紹給大家;所以我們在每一種的書籍跟每一種的弘法的實施方式裏面,我們都爲大家介紹了清晰的修行原理跟實踐方法。
再過來呢,因爲正覺教團本身的運作,都是由受持清淨菩薩戒的義工所組成的僧團;所以在整個的運作上面,一般的學員所感受到的,也都是非常清新的氣息。正覺教團在弘法的這十幾年當中,讓爲數龐大的一群的學員們,可以省卻了在浩瀚的佛教書籍中自行摸索、苦苦追尋的時光;學員往往在兩到三年之間,只要按照教團裏面的教導,往往都能夠循序漸進,可以學到對於整個佛法架構清楚的瞭解跟掌握。另外,學員們也會學到,容易上手又容易保任的禪定的方法;那再過來,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知道,爲什麼要參禪,怎麼樣去參禪,然後接下來,參禪之後,明心見性的狀況又是如何。由於這些特色,所以在十幾年弘法的過程中,利樂了非常非常多的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