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救護佛子向正道─論釋印順之記憶與業力存在哪裡?


救護佛子向正道─論釋印順之記憶與業力存在哪裡?─游宗明老師─
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有用的資財不是高科技技術,也不是前人的歷史經驗,更不是人文心理等等的學問與技藝,而是在我們切身問題上最重要的「佛法」。雖然不修學佛法的人依舊能夠正常的在世間生活,這也就是祖師大德所說的「日用而不知」,但是這個「佛法」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是一般人無法了知罷了。有些人對佛法不屑一顧,以為學佛只是迷信、沒什麼用,卻不知道學習正確的佛法才是最有用、最實用的學問 1。不學佛的人眼光短淺,所見唯有一生,不知有前生,不見有後世;這是由於他不知道若有前生,則前生的記憶是存在哪裡?如果有後世,那死後這一世的記憶又是存在哪裡?這是唯有佛法才能解答的大問題。所以,學佛對每一個人來說,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有三世,就會知道有因果,相信有因果,那至少就不敢為非作歹,可以避免墮落三惡道受苦;至於想進一步求生天享福,或修解脫道離苦,或行佛菩提道成佛,那就都是有希望的,可說人生光明,前途燦爛,故說學佛是非常殊勝的。

學佛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往世的記憶存在哪裡?這個問題若不能回答,則學佛很容易就變成一種迷信;我們學佛首先就是要破除迷信,若學佛反而變成迷信,那就冤枉來學佛了!所以,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釋印順在《唯識學探源》中說:

拿業力來說,業是不是無常?業是無常,纔生即滅的,那又怎能說業力經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業依舊存在,那又怎麼可以說諸行無常?就是存在,存在在那裡?在過去?在現在?在內?在外?從這三世的相續,業力的任持,作進一步的觀察時,這流動的生命觀,自然會覺到它的深奧難知,有加以理論說明的必要。又像記憶問題,也同樣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發識,認識了青黃等色。但這眼根、眼識,都剎那的滅去,後來的根識,早不是見青見黃的根識,那又怎能記憶從前所見的色呢?就是說:在一期的生存中,身心組織在變化中有它相當的安定不變性,所以能夠記憶。但佛法所說的記憶力,是有記憶前生以及很遠很遠的可能。身心早已徹底的變化,怎樣還會記憶呢?這記憶與業力的任持,問題是相同的。這困難而又嚴重的問題,需要理論的說明,是何等的迫切!2


釋印順這個問題問得很尖銳,卻是問得很好,同時也是他自己終其一生都無法解答的問題;如果不能肯定而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那表示他的學佛過程還在摸索階段,尚未找到佛法的核心。釋印順認為:「佛教思想的發展與分化,與一個嚴重而急待解決,就是業果相續的輪迴問題有關。」3 其實業果相續的輪迴問題佛陀早就於四阿含中講過了,然而佛若不講,天下人又有誰能解答這個大問題?所以說,天上天下無有如佛者,唯有是天人師的佛世尊才能回答。這些問題不是佛教後來的思想發展所能回答的,因為一切人的智慧畢竟不可能超越佛陀;至於釋印順一類佛教思想的分化者,那就更無法解釋這個輪迴相續,記憶與業力存在哪裡的問題了。

釋印順認為:「要說明三世輪迴,必然建立一個常存的自我(靈魂),有了恆常不變的自我,才有作者與受者可說。從前生到現世,現生到後世,像人從這間屋子出去,進入那間屋子一樣。天、人、畜生的轉變,和舞台上的演劇員,忽而仙風道貌,又忽而裝叫化子一樣。」4 這是一般外道的想法,也是大多數人在先人的錯誤教導下的想法。因為所說的這個「靈魂」並不是常存的真實自我,所謂的靈魂其實是中陰身,也就是人死後尚未投胎去到下一世,在這中間為了投胎用的五陰(身),這個「靈魂」至多只能存在七個七,也就是四十九天,所以靈魂不是常存的自我。許多人以為冤魂、怨鬼可以不去投胎而只保有靈魂,這是錯把鬼道的五陰身當作是中陰身(靈魂)了,世人往往就是這樣誤解的。既然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靈魂」,那麼三世輪迴的基礎顯然不能建立在靈魂上。

釋印順自己理不清楚還質問說︰「業是不是無常?業是無常,纔生即滅的,那又怎能說業力經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業依舊存在,那又怎麼可以說諸行無常?」如果諸行不是無常,而佛說諸行無常,那釋印順的意思是不是指責佛說錯了?但是現見一切諸行都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就一定是無常,所以佛不會說錯,是釋印順自己搞錯了佛法大意而胡亂質疑。這問題是出在釋印順不懂業是什麼?所以才會這樣質疑說業是不是無常?事實上,業力是非常、非無常的,不可以說業力是只有常,或是說業力只有無常。當業力遇緣成熟時,顯現出來讓造業者受報,然後這個業力就消失了,當然說之為無常;但是若業力潛伏百千劫,未能遇緣而顯現的時候,當然就一直都在而方便說之為常。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根本問題,就是為什麼業力會於今生剎那不停地顯現,同時又會有未顯現受報的業力經百千劫而不失?這背後就是因為有常住的如來藏能隨緣任運與記持不失,讓眾生有這一世的業力果報,也有未來無量世的業力果報。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就是因為他看不到這一世所作所為的果報,他不知道今生所作所為的善惡染淨業因,就是他下一世或未來世的果報,因為是異世而熟的果報,今生當然看不見;同樣的,今生可以當人類而不是當畜生,這也是往昔所造作的業報。

釋印順是反對建立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靈魂,這種思想是正確的,然而他卻墮入常見外道中。那麼,是哪一種人會有這種思想?就是認為「意識是永恆不滅」的人,認為意識的粗心或細心是永恆常存而可以去到下一世的人,這種思想的創建者就是六識論的常見外道(包括喇嘛教以及其他的常見外道也大都是這類的思想),而這類邪見的信從者,正是釋印順自己和他的盲從追隨者。我們可以用釋印順所說的言論來證明喇嘛教六識論的錯誤,這也是釋印順相信六識論而必然會產生的錯誤。釋印順在《唯識學探源》中說:

釋尊教法的特點,像三法印所說的「諸行無常」,無常所以是苦、是無我。世間的一切現象,都在一息不停的變化,沒有一些恆存不變的東西。像人類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雖現出相對的安定,其實就是一剎那──最短促的時間,也在生滅變化之中。因此,外道所執的即蘊、離蘊的神我,從佛教的見地看來,根本出於顛倒,要徹底否認它的存在。5

外道所執之我即是五蘊,外道之神我還是五蘊,以意識為神我當然也是五蘊(不離五蘊)。就算釋印順以意識細心作為可以輪迴三世的我,也還是五蘊,不離識蘊;佛早說過了,再怎麼細的意識還是意識,六識論之人除了意識之外還是意識,意識是五蘊中的識蘊所攝,意識不能自外於五蘊,所以釋印順說「離蘊的神我」不通,神我即意識,意識不能離蘊故,永遠不可能有「離蘊的神我」。而五蘊皆空,故由此可以判斷業力要存在意識或意識細心中是不可能的。

釋印順想用破外道所執的即蘊、離蘊的神我,拿來破如來藏「神我」,把外道的神我套在如來藏頭上,藉以否認如來藏的存在;但他不知道外道所執的即蘊、離蘊的神我,其本質上跟釋印順自己一樣都是意識,所謂「離蘊的神我」只是一種邪見引生的思想,並非法界中的事實;而意識是識蘊中的第六識,如來藏乃出生識蘊的第八識,不屬於識蘊,兩者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釋印順說:「又像記憶問題,也同樣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發識,認識了青黃等色。但這眼根、眼識,都剎那的滅去,後來的根識,早不是見青見黃的根識,那又怎能記憶從前所見的色呢?」釋印順這個問題在國小的生理相關課程中已有答案了,就是醫學、科學上說的記憶在大腦裡。至於「但佛法所說的記憶力,是有記憶前生以及很遠很遠的可能。身心早已徹底的變化,怎樣還會記憶呢?這記憶與業力的任持,問題是相同的。」這是三世業力的記憶,大腦無此功能,乃是記存在第八識如來藏裡。如果是記憶在大腦裡,那人死後火化了,大腦不存在了要如何記憶?又如何能把記憶轉到未來世去?而此生的大腦也只是方便說能記憶今生之事,前世的事,此世的大腦並沒有經歷,也無法記憶,所以無量的過去世行為都是記存在如來藏裡稱為業力,而如來藏是持種識,能執持業種及造色的法種,才能夠出生下一世的五蘊身心讓有情受報。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楞伽經》中世尊說祂有造色功能而能出生五蘊身心;此心又能執持業種故名阿賴耶,將能造作五蘊身心的種子及業種帶到未來世去;至於末那識即是第七識意根,而意根不能持身持種,也沒有造色功能,不能像佛光山的《佛學大辭典》一樣把意根譯作第八識如來藏,應當依止聖玄奘大師翻譯作第八阿賴耶識才正確。

釋印順在《唯識學探源》中說: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有關於勝義補特伽羅的解說:「有實法我,能從前世轉至後世。……但是微細難可施設,即實我也。不同正量等非即蘊離蘊,蘊外調然有別體也」。

照這樣說,勝義補特伽羅,就是諸法真實自體的實法我。既不是蘊外別有,該是即蘊的吧!諸法自體,固可以稱為實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別的,是否可以建立為統一性的勝義我呢?窺基的解說,還有商榷的餘地。6

窺基大師的解釋並不需要再商榷的,這個「實法我」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真實法,不是虛妄想像之法故稱實法我。如來藏能攜帶業種從前世轉至後世,是微妙難可了知的。十八界都是虛妄的,唯有空性的如來藏真實不滅、不變異,稱為實我。釋印順認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怎麼會有一個實我的法常恆存在?緣起性空的法中當然不會有一個真實我,然而佛法並非只說緣起性空的這個三界有為法而已,還有最勝妙的第八識如來藏無上大法;但釋印順由於無法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也知道識陰六識都是生滅法,在否定如來藏而導致進退失據的情況下,不得不建立細意識作為實我,有時則說實我即是直覺,指稱禪宗所悟即是直覺,同樣落入識陰所攝的意識中,使他至死都無法斷除我見,依舊進退失據。

又,釋印順不知道證悟如來藏的人都是在斷我見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證悟的,斷我見者不會以意識或意識細心為我,而是依止佛所開示的涅槃本際第八識心,這才是佛法最勝妙的真實義。真實法義所在哪有商榷的餘地?如來藏不是蘊處界中之法,因為蘊處界諸法皆從祂而生,所以祂當然不在蘊處界中。釋印順說:「照這樣說,勝義補特伽羅,就是諸法真實自體的實法我。既不是蘊外別有,該是即蘊的吧!諸法自體,固可以稱為實法我,但它是各各差別的,是否可以建立為統一性的勝義我呢?」釋印順把能生諸「蘊」的如來藏當作被生的「蘊」是錯誤的,是邏輯矛盾的。

釋印順接著說:「諸法自體,固可以稱為實法我。」則是大錯特錯,諸法都是因緣生,四阿含諸經中世尊處處說為緣生緣滅之無常法,故說苦、空、無常、無我,釋印順怎麼可以稱為常住不壞的實法我?不通之甚!釋印順還問:「是否可以建立為統一性的勝義我?」五蘊皆空故蘊處界中無有實我可得;而如來藏能出生五蘊故稱為勝義我,此法義從佛說法至今仍可實證,乃至盡未來際都不會改變,從來都是一致性的,又何須所謂的「統一」?釋印順卻還再問:是否可以建立為統一性?研究佛學的學術界標榜創新、創見而以之為勝,然而誰能夠新建立而創新佛法?事實上真正的佛教、佛法是永遠不會有創新、創見的,因為佛說的法本來就已經圓滿了,才能成佛來為眾生說法;若成佛後所說的法還可以被創新,就表示這尊佛其實還沒有成佛。然而釋迦如來明明已經成佛了,所以凡是能夠創新、創見的絕對不是佛法,以有變異故;有創見就表示還不圓滿,未來難免又有新的創見,那麼想要成佛根本就是遙遙無期。天底下就唯有喇嘛教(假藏傳佛教7)的「佛法」常有創見、創新的佛法出現,其實都是騙人的把戲。譬如他們的「岩傳」可以突然自稱從岩石中讀出蓮花生藏在岩石中的法,而有了創見、創新的法、新的咒語,那也就表示未來還會再看看需要些什麼說法,就會設計些更新奇古怪的方法藏在岩堆中,不久再讓它出現,當然就會是「與時俱進」而創見、創新個沒完沒了,成佛之道也就永遠無法在實質上親證。

佛法之所以難學,就是在於難信、難證,若 佛說的話都不相信,那要學佛就很難了;所以眾生光是一個信位的具足,就要經過一大劫或一萬大劫,才能圓滿十信位而開始真正修學佛法。識陰等六識都只能存在一世,所以有隔陰之迷,若無如來藏真實常住不滅,可以記持無量往世造作的身口意業業力,則過去世所造作的善業、惡業、淨業等種子,要記存在哪裡?過去世的所學要記在哪裡?這是一個探究生命實相者最切身的問題,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卻又是最容易回答的問題。相信佛的開示的人就會回答是記在如來藏裡,就對了;不信佛者便如釋印順與達賴喇嘛等外道,任他們怎麼想、怎麼推敲都無法有正確答案,因為這是唯證乃知的,超越人類意識思惟的部分,叫作不可思議!所以,釋印順想要用可思可議的意識去想像、去函蓋不可思議的部分,當然就只是他自己的虛妄想。所以釋印順不相信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也不信有地獄的存在而不信有地獄道有情,竟說地獄只是聖人的施教方便施設,這是可以想見的,因為他不相信佛說的話,就如同他不相信佛說有如來藏一樣,認為都是後人想像出來的。然而除了如來藏有此功能之外,意識等識陰六識再加上第七識意根,不論誰也無此能力呀!所以我們還是用他自己寫的文字給他作為回答:

《大涅槃經》說如來藏名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真我,不像外道所計的神我(所以說無我),是「不即六法(假我與五蘊),不離六法」的大我。這佛性真我,與犢子部的不即五蘊不離五蘊的不可說我,彼此間關係的密切,誰能加以否認呢!再把《大般若經》和《大涅槃經》綜合起來看:《般若經》雖以不可說藏為勝義空性,但勝義空性,真常論者不就解說為如來藏實性嗎?如從法空所顯的實性去理解,中道第一義空與佛性,畢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再進一步說:不可說我不但與大乘的諸法實性有關,我們倘肯聯想到「我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見《密嚴經》卷下)的經文,那不可說我與阿賴耶的關係,也自然會注意而不忽略的吧!8

如來藏又稱為真如,因為祂有真實性與如如性;其實,釋印順只要照著經典依文解義來講就不會出錯,如來藏也名為佛性,就是真我,就是勝義空性,就是中道第一義空,即是如來藏實性;這個實性就是如來藏,祂有能夠記持往昔無量世的身口意行的種子,而成為未來世業力的真實性,祂不是虛妄想像的法,也不是意識想像中的一種臆想或思想,而是佛教所說的真實法義,也就是宗教界所想要探究或猜測的唯一真理。

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祂出生了五陰,使我們有大腦可以記憶今生的事,我們才能在世間生活;如來藏有七種性自性的功能,能夠記持過去無量身口意造作後成就的業種,成為業力而流轉三世,所以如來藏是真實法,乃是「真實唯識」,不是釋印順所說的「虛妄唯識」。唯識學所說的內容,不是只講虛妄唯識,還有真實唯識,以真實唯識來表顯七轉識的生滅性等,才能成立虛妄唯識門的法義,所以虛妄唯識是以真實唯識為依止才能建立。所謂真實唯識即是指第八識如來藏,如來藏是佛法核心,是佛法最極重要的真實法,也是三乘菩提一切法教的根本;若把如來藏否認掉了,那麼往世的記憶與業力,三世如何輪迴,因果業報的問題,都將無法建立。所以釋印順身為出家法師,卻不承認有第七識、第八識9,因此他就是佛說的獅子身中蟲,是對佛法的最大破壞者,難怪他學佛法學那麼久了還不知道記憶與業力要存在哪裡。
(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1 案:筆者所說的「佛法」是指究竟的了義佛法,而不是指世間的表相佛法;雖然學佛是實修實證的修行,而不只是學問,但為了讓讀者容易理解,權且以「學問」而稱述之。
2 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台北),1992.3 修訂二版,頁46
3 同上註,頁44
4 同上註。
5 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台北),1992.3 修訂二版,頁45
6 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台北),1992.3 修訂二版,頁60
7 真藏傳佛教是覺囊巴一派,提出他空見、大中觀見,弘揚釋迦如來的第八識如來藏妙義。達賴喇嘛率領的黃、紅、白、花等四大派都反對世尊的第八識妙法,改以識陰境界的雙身法取代之,又以意識取代第八識而弘揚應成派、自續派中觀。由於這四大派的般若中觀及雙身法都落入識陰中,故反對世尊的第八識正教,自立為密教而與正統佛教之正法互相拮抗,處處崇密抑顯,卻打著藏傳佛教的旗號欺騙佛教界,故名假藏傳佛教。
8 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台北),1992.3 修訂二版,頁58-59
9 釋印順於《佛法概論》中說:「佛的區別識類,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據,唯有眼等六根,那裡會有七識、八識?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正聞(新竹),2003.4 新版2 刷,頁109。)

本文出自: 請點擊圖片!正覺電子報102(請點擊免費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