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介紹到前現代禪副宗長張志成老師,他因為李元松老師的捨報,所以他就開始尋覓怎樣是真正的佛法。結果他又看到平實導師這些書籍的內容,然後他開始來比對。也就是說,原來張志成老師他雖然在網路上發表了那篇文章,可是那篇文章事實上並不是他寫的;所以他心中並沒有說要為這個法義——雖然是現代禪表面上評論了 平實導師,可是事實上張志成先生並沒有要跟正覺同修會來進行法義的論證。所以當他在尋覓真正的佛法的義理的時候,他就有因緣終於瞭解到平實導師所說的這些法的內容,所以他後來就瞭解到原來平實導師所說的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他就在2006年向 平實導師懺悔,也就在2006年就進入了同修會修學正確的佛菩提道,並且在2009年就明心開悟;後來又在同修會中擔任義工,現在已經是同修會裡面的助教老師,而且正在邁向弘法的路途之中。
從這個例子——從張志成先生的這個例子,還有李元松老師的這種榜樣,我們就可以知道:在修學佛法裡面是應該要依法不依人,應該要依智而不依識。也就是說,什麼樣是佛法的真實義理呢?什麼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應該要加以探究,然後應該回歸於實證的道理。而且要依智不依識,要依於理智跟智慧來作抉擇,而不是只是依於個人的情緒來作一些抉擇,否則的話就會對自己產生障礙。可是如果能夠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一定可以邁向解脫、邁向成佛之道的!
在這個自序裡面接著就談到判教的部分。平實導師的判教是依據玄奘大師的判教而進行,並不跟其他人一樣,而當時就有很多人對於這個判教產生了錯誤的見解。成佛之道所實證的內容,事實上就會導致一些見地,而這個見地也對於佛法的內容也會產生一些見解,而有實證者跟沒有實證者所見到的判教內容也會有所差異。平實導師所說判教的主要內容就是「五時三教」,而這個五時三教內容跟諸方所判的有所不同。平實導師所判的五時三教,這個「五時」指的是「華嚴時」還有「阿含時」、「般若時」、「種智時」還有「法華時」;「阿含」時跟「般若」還有「種智」這三時就是所謂的五時三教裡面的「三教」。也就是說,五時三教所說的內容它有所重疊,也就是五時裡面中間的三時就是所謂的三時教;這就好比說四禪八定裡面的四禪就是屬於八定裡面的其中一部分,意思是一樣的。所以這個五時三教裡面的內容它是有所重複,可是這個有它基本的一些道理,特別是三時教的部分,它還有經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