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忍氣吞聲是不是就是在修忍辱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忍氣吞聲是不是就是在修忍辱行?
佛法裡面,忍辱的一個關鍵是在說有沒有起瞋心,所以,不論一個人是不是忍氣吞聲,或是說他跟對方一直口若懸河在作種種辯解,只要他是沒有起瞋心,這樣才叫作忍。就是說,忍它的目的很簡單,因為瞋會讓我們遠離眾生,遠離眾生可以攝受得度的因緣;因為他以後就不會想要再遇到你,他覺得遇到你,你都給他這種不好的臉色,你都給他瞋罵;所以,要看說這個人是不是起瞋心。那也看說,如果說你沒有起瞋心,你的教導是用疾言厲色,可是他非常的願意接受,這樣的話類似嚴師的管教,他也能夠相信,這樣也是學佛、教導攝受眾生的一個方式。所以說,忍辱行要看到底實際情況是怎麼樣。
如果說單純認為我受到委屈,所以我把氣吞下來,然後雖然很生氣,但是我還是努力在降伏自己的這個瞋心;雖然降伏不太了,至少我沒有轉身去罵他,說這樣叫作忍辱行,實際上并不完全是。因為忍辱中要看的是說無我。要想:辱從何來?辱就是有個忍辱的對象、所辱的對象,能夠發動忍辱;發動忍辱就是我能夠侮辱某某人,那哪一個人被我所侮辱。如果說這個人產生了我見,當然你就會受到忍所的對待——忍辱以及所辱。如果不是,要去想:那佛法稱什麼是為「我」?到底這因緣假合的、四大假合的這一個變化無常的色身是「我」嗎?還是這個心識是「我」?
如果說色身是「我」,爲什麼以後輪迴的時候它不繼續跟著我走?即使是修到生天之法,或是修到什麼之法,目前世間這個還是要丟,這個臭皮囊還是要丟掉;所以,顯然它不是我。既然不是我的東西,我這麼跟它計較要做什麼?他打我,也不過打一塊肉。
如果說是心,那就更不是。因為這個心時時在變異——它的喜好不定,它對於世間的種種的喜好喜新厭舊,已經讓每個人自己也無法自拔;這種情況下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變異無常的,如何能夠稱為「我」?如果稱為「我」必須要有一個永恆之法,能夠在三界中自由自在,然後可以自己完全自主;可是沒有這個「我」,所以說,人家哪能夠侮辱到什麼呢?
所以,從這個地方看過來的話,忍辱要知道說無我的妙義,要能親近於無我這個妙道,要想無人無我,然後要想這眾生也都是無常性。為什麼呢?眾生從來就不是可以在某一道、某一世過完全沒有生老病死的日子,完全可以解脫不生不死的,所以達不到,在每一個業道中你都沒有辦法久留;既然是如此,你如何說是常呢?因此,透過這樣來想:既然我在這個人間也不會那麼久,今天我也不要跟你多計較,計較也沒用。
然後,如果在佛道中,要想:真實法到底是什麼?真實法如果是真心的話,他的這個如來藏到底會被誰侮辱?被自己侮辱嗎?自己罵自己如來藏?還是能夠由別人來罵這如來藏?還是大家共同來罵成就這個如來藏被罵的功德,或是被罵的業報?都沒有辦法成就。你怎麼去罵祂,祂如來藏不受辱,祂永遠不受侮辱而且祂也不忍辱;因為祂也不需要忍辱,因為祂對於三界諸法無見無聞,所以祂不是像六識心那種見聞性,祂只了達眾生的這個眾生心;所以,祂不會認為你在罵祂或是怎樣,祂不受罵。所以,既然我們真心根本沒有辦法跟罵字連結,你這樣整天罵祂,或是受人家侮辱都可以安忍,因為都不是實際法。
乃至於人家罵的時候,他只不過是透過音聲。什麼叫音聲呢?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修行到底是修哪一個心?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一系列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系列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在這個主題之下,裡面有很多子題,今天所要談的子題是:修行到底是修哪一個心?
在談這個主題之前,先要瞭解每一位有情各有幾個心識,瞭解這些內涵後,再舉譬喻說明,就會知道:修行到底是修哪一個心了?首先談:每一位有情各有幾個心識?佛在經中曾開示:「復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藏識、意及意識,并五識身。」(《大乘入楞伽經》卷5)說明如下:「大慧菩薩!有善與不善的心識共有八個識;哪八個識?所謂如來藏、意根、意識以及前五識。」這八個識當中,如來藏是能含藏染淨種子的心識,又名藏識,是本有的法,不生不滅;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陰,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最後都含藏在如來藏裡,於未來世出生新的五陰身,去受種種異熟果報。譬如有時生天享福,有時下墮地獄受苦,有時生為惡鬼、畜生、人間等等,不一而足,導致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迴不已。所以 佛曾說:「如來藏猶如魔術師一樣,能夠變現種種物出現,讓眾生受用;又如來藏無始劫以來就在,離於無常的過失,本性清淨,卻出生了七轉識,所以祂含藏了七轉識所造作的染污種子,導致眾生不斷地受異熟果報。」像這樣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眾生真的很難了知!所以 佛在《勝鬘經》中,曾隨喜讚歎勝鬘夫人:「如是!如是!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當勝鬘夫人向 佛提出眾生難以理解的法時,佛即隨喜讚歎說:「就是這樣子啊!就是這樣子啊!如來藏自性清淨而有染污的道理,真的很難讓眾生了知。有兩種法眾生很難了知:第一種、是自性清淨心,眾生很難了知;第二種、是自性清淨心為煩惱所染污,眾生很難了知。所以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的道理,只有勝鬘夫人以及明心以上的菩薩摩訶薩才能親證及了知;其餘聲聞相信佛語開示,知道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
從 佛的開示得到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如來藏亦名藏識,自性清淨卻含藏了七轉識的染污種子,使得眾生不斷地在三界六道輪迴而無法出離。第二個重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卻含藏七轉識染污的種子,只有勝鬘夫人、明心的菩薩摩訶薩相信,以及聲聞相信佛語開示,一般凡夫是無法相信的。所以在佛門中,如果有法師、居士不相信「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誣謗:「這不是 佛親口說的,而是 佛般涅槃後,佛弟子對 佛的永恆懷念,因而長期結集出來的。」當你聽到這些人主張,一定會很肯定地回答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說通概說(下)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面兩集分別說明聲聞緣覺的人無我智、法無我智,都是在蘊處界以及在蘊處界所顯現的諸法上,作種種觀行而發起的智慧。其中聲聞是從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下手,觀察蘊處界虛妄,進而斷盡五上分結成阿羅漢;因為相信佛語開示,知道無餘涅槃有本際、如、真實我存住,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所以於內無恐懼,於外無恐懼,入無餘涅槃。緣覺是從十因緣、十二因緣觀行,知道有個識,這個識叫作入胎識,由於緣覺知道自己專精禪思,而自行了知入胎識存在,可是這個入胎識在哪裡——不知道;因為緣覺知道這個入胎識存在,所以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因此緣覺與聲聞一樣,於內無恐懼,於外無恐懼,入無餘涅槃
接下來談的是菩薩的人無我智及法無我智,請各位菩薩翻開 平實導師所著《宗通與說通》課本第52頁第1段第1行,書上是這麼寫著:【末為菩薩人無我智之說通者。菩薩人無我智與二乘人無我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二乘人無我智唯依蘊處界之無常、苦、空、無我及緣起性空而作現觀,菩薩亦如是現觀,此是同者;異者謂菩薩親證如來秘藏——自心藏識,此是菩薩不共二乘、不通二乘法處,故名別教。
書中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三乘菩提共通的地方是同觀蘊處界虛妄,因此可以斷盡見惑及思惑;三乘菩提不共的地方,就是菩薩證得了第八識,有了法身德及般若德,並以法身的立場來觀待諸法也是虛妄,有了極少分的法無我智,但不如地上菩薩法無我智深且廣。不過菩薩以人無我智以及極少分的法無我智為基礎,次第進修佛菩提道,未來可以圓滿人無我智、法無我智,而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然而,菩薩的人無我智與法無我智的發起,是因為找到如來藏而有。為什麼?因為菩薩用見聞覺知心,往離見聞覺知的方向,去找本來就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于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找到第八識,因此有一種功德,這個功德叫作法身德;因為有了法身德,而發起的般若智慧的功德,這個功德叫作般若德;然後站在法身的立場,用般若的智慧來觀待蘊處界及諸法,都是剎那剎那變異的,所以是虛妄的,因此有了極少分的人無我智及法無我智。這兩種的智慧,卻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智慧。為什麼?因為菩薩發現蘊處界及諸法的生住異滅,都要有如來藏背後在支持,才有蘊處界及諸法的生住異滅現象出現;所以說,蘊處界及諸法都要以如來藏為因,然後借著種種緣,才有後來蘊處界及諸法出現。也就是說,如來藏是蘊處界及諸法的根源,不能外于如來藏,而有蘊處界及諸法存在。這可分三點來加以說明,來證明在《四阿含》中 佛已隱說有如來藏,只是不用「如來藏」這三個字而已。
第一點,聲聞人所知的四聖諦的「如如」。佛開示如下

說通概說(中)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集說明聲聞的人無我智,主要是觀察五陰十八界虛妄,願意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現身意,入了無餘涅槃;然而要能夠入無餘涅槃要從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下手。前面已經說四聖諦的內涵,今天要談的是四念處觀、八正道。
首先要談的是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就是觀察自身,不論身內、身外沒有一處是清淨的。這個色身是由父精母血以及所吃的米飯蔬菜等和合而成,其中父精母血以及米飯蔬菜等等都是由不淨的大地所長養的,有哪一個是清淨的?沒有一個是清淨的。再說這個色身裡面屎尿一堆,有哪一處是清淨的?沒有一處是清淨的。所以說這個色身好像是活動廁所一樣,大家帶著它滿街跑。由於眾生不了知色身虛妄及不淨,盡在這個色身上作種種莊嚴。譬如女眾喜歡漂亮,希望能夠永遠青春美麗,就在臉皮上不斷地抹胭脂粉;又譬如老了有皺紋,希望沒有皺紋,所以去拉皮,去打肉毒桿菌,看起來可以不老、沒有皺紋;然而在活動廁所所作的種種莊嚴,本質仍然是污穢不淨的,有什麼好莊嚴的?由於眾生不了知,就在活動廁所表面作種種莊嚴,這不是很顛倒嗎?因此,聲聞人觀察這個色身如同活動廁所一樣,如同毒蛇猛獸一樣,非常不淨,避之唯恐不及;既然觀察自身不淨,比量推之,觀察別別有情自身亦復如是,都是不淨的。能作如是觀,名為觀身不淨。
接下來是觀受是苦。凡是有任何覺受都是苦,而且是剎那變異的、不長久。受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推而廣之有五受,也就是苦受、樂受、憂受、喜受、捨受;其中憂受是從苦受而來,喜受是從樂受而來,捨受就是不苦不樂受。但是不論是三受、五受,都是依附色陰、識陰而有,色陰、識陰本身是生滅法,更何況依附色陰、識陰而有的受陰,當然更是虛妄法!既然受陰是虛妄法,當然是苦,所以聲聞觀察受陰是苦不是樂。
可是坦特羅佛教(又名譚崔)之行者,非但不知覺受是苦,反而樂在其中,這不是很顛倒嗎?譬如有一位名滿國際的坦特羅佛教行者,在他的書上這樣寫著:
【在無上瑜伽中,有講到喝酒、吃肉的問題,而這是與男女結交有關係的。其中談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男女的結交問題,也就是雙身的問題。以瑜伽者來講,如果他是男性,他所依的就是佛母,瑜伽者若是女性的話,那她所依的就是佛父。也就是說,佛父佛母是互相依靠的。為什麼呢?因為經由身軀的結交之後,粗分的意識和氣流會慢慢的緩和下來,漸漸的消失了!而為了使達到最究竟的目的,所以他必須產生大樂才有辦法,為了能永恆的保持這個大樂,所以他的精液絕對不能漏出,一滴都不能漏出,他有辦法運用這個精液!】
從這位坦特羅佛教行者說法可知,不僅要飲酒吃肉

說通概說(上)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個單元講的是「宗通概說」。宗通就是明心與見性。明心就是七住菩薩證悟明心找到如來藏,可以現前觀察自他有情的如來藏性,因此圓滿七住位轉入八住位;見性就是十住菩薩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見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成就如幻觀,圓滿十住位而轉入初行位,也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一。接下來今天講的是另一個單元,題目是「說通概說」。也就是明心後為眾生說相應的法,使其能夠邁向三乘菩提修行。
請各位菩薩翻開平實導師所著的《宗通與說通》課本第48頁第2行。書上這麼寫著:
【《楞伽經》卷三,佛云:「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大乘入楞伽經》卷四云:「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眾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說法相。」】
經中所說的說通,就是菩薩明心找到如來藏,也發起了般若的智慧,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的存在,了知祂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無量「不」的中道義;所以對佛所說的二轉法輪般若經典、三轉法輪唯識經典能夠漸漸通達,因此能夠觀察眾生種種根器及種性等等,而為之說種種相契的法,這就是說通。
譬如,菩薩發現這位眾生根性屬於人天種性,則為他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等法;如果這位眾生接受了,心意調柔,堪受正法之下,再為他說聲聞四聖諦等法。如果屬於聲聞種性人,直接為他說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如果屬於緣覺種性人,則為他說十因緣、十二因緣;如果屬於菩薩種性人,觀其因緣成熟,再為他宣說明心見性的法,使他能夠悟入佛菩提。像這樣能為眾生如實宣說三乘菩提種種內涵的法,這就是說通。由此可知,說通的主要內容,就是菩薩視其眾生根性及種性而為其說相應的法,使其能夠邁向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以及成就佛菩提最究竟的果位——佛。
然而說通的內涵可分為兩種:說人無我智,說法無我智。此二各有三乘之分,即三乘人無我智、三乘法無我智。
首先談的是聲聞的人無我智。聲聞人主要是觀察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虛妄,進而斷盡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三縛結,成初果的須陀洹;初果人進而薄貪瞋癡,成二果的斯陀含;二果人斷五下分結,成三果阿那含;三果人斷五上分結,成四果阿羅漢。因此,能為人宣說蘊處界種種內涵以及教導聲聞種性人,如何觀察蘊處界虛妄,進而斷三縛結成就初果人,乃至成為四果阿羅漢,這就是說聲聞的人無我智。然而聲聞的人無我智是從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下手才有可能成就;因為這樣的緣故,就要詳細說明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的內涵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怎樣辨別佛經的真偽?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的所要講的題目是:怎樣辨別佛經的真偽?
在辨明佛經的真偽之前,我們先要瞭解 佛在經典所說的真實意涵是什麼;瞭解之後,才有辦法判別佛經是真是假。在《妙法蓮華經》卷一,佛曾經開示說: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就是要讓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謂 佛的知見,就是 佛說法四十餘年所闡述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這個真實心識。這個真實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實存在,可以被菩薩所親證。這個真實心,佛在三轉法輪當中都說過,只不過是有隱說以及顯說的差別。
在初轉法輪,佛隱說真實心,譬如說無餘涅槃的「本際」。由於聲聞相信 世尊的開示,知道進入無餘涅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還有一個本際存在,所以阿羅漢進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只是獨處於沒有任何一法獨存的寂靜、寂滅、清涼的境界當中。而緣覺是觀察因緣法,知道在因緣法當中還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真實的存在,並不是虛幻飄渺不存在,所以緣覺肯將自己的蘊處界消滅之後而進入無餘涅槃;進入無餘涅槃之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還有這個本識獨存於極寂靜的境界當中。
又譬如,佛在初轉法輪也談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這個我,也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用不同的名字來說明而已。又譬如,佛在初轉法輪也談到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這個「如」也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世間的任何一個法,不論是色法還是心法,都不能離開祂;世間所有的諸法,都是從祂而生,不能夠離開這個「如」而有所謂的世間諸法的存在;所以諸法都是「如」的局部體性。這個「如」祂是真實的存在,可以現前詳細的觀察,如是的觀察之後,才會產生不顛倒的智慧。
所以說,佛在初轉法輪為二乘人隱說這個真實心,而並沒有詳細的為二乘人來解說。佛只是告訴二乘人要把自己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消滅了,就可以進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在三界現身意,所以就算是 佛也無法再找到他了。
又,佛在二轉法輪開始說真實心,譬如說無住心、真如等名。
這個「無住心」是指,對任何境界都無所住,從無始劫來都無所住,並不是有時候住、有時候不住,所以祂才會被稱為無住心,這也是《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無住心。這個無住心祂與蘊處界的關係是「非一非異」的。為什麼呢?因為諸法與無住心本來就屬於不同的法,所以說非一;但是諸法都是從這個無住心來出生,不能夠離開這個無住心而有諸法的存在,所以說非異;合起來就稱為「非一非異」。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海濤法師之放生行為,實為任意「丟棄」,導致大量死亡,已然成為棄養或放死(放牠去死)的在殺戮眾生,以及海濤法師涉及篡改《經論》誤導眾生,敬請大眾小心!

海濤法師之放生行為,實為任意「丟棄」,導致大量死亡,已然成為棄養或放死(放牠去死)的在殺戮眾生,以及海濤法師涉及篡改《經論》誤導眾生,敬請大眾小心!


真假放生?評海濤法師之《放生手冊》(1)

一、【問:為什麼現在反對批評放生的人很多?

(海濤)答:放生最容易消業障,簡單易行,只要發心,隨時隨地,一人多人,錢多錢少,都可以放生。正因為放生如此殊勝,累劫多生以來,我們多少的冤家債主,邪魔外道都不願意我們如此簡單地便消除業障,成就遺業,因而千方百計,增長無明,混淆視聽,蠱惑人心,阻撓人們放生。】

kc評論:

 海濤法師如是對信徒洗腦,誹謗動保、環保團體的「反對不當放生」者為「邪魔外道」,海濤的言論無疑才是「增長無明、混淆視聽、蠱惑人心」。

放生的行為,不論正確或或不正確,這都與「消業障」沒有直接關係,就像海濤法師主張「服劇毒而能不中毒死亡者,才有資格搞男女雙修」的道理相同;何以故?因為「放生」並不是「消業障」的因,而「男女雙修」也不是「開悟成佛」的因,所以若有人極盡的放生,不論是真放生還是假放生,也不能消除自己或家人在這一世的業障!同理,極盡的淫人妻女、搞雙修,也一樣不能到達開悟或即身成佛的境界;以是緣故,海濤法師主張「服劇毒能不死者,方具男女雙修資格」的道理,同樣都與佛法的修行果證無關,純粹是印度教性力派混入佛門的外道邪淫法,海濤如是主張男女雙修,為邪淫外道法張眼,完全不是一位佛門清淨持戒之僧寶所應為。

再者動保、環保團體人士雖非佛教徒,卻懂得以世間智慧去「護生」,揭穿宗教團體錯誤放生,避免亂放生造成真殺生,如是努力「護生」亦符合佛法「慈心不殺」之精神!然而以佛教僧寶自居的海濤法師,豈不應當汗顏?請看佛經便知:

《正法念處經》卷306 觀天品〉:「云何不殺?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斷眾生命,亦不教他(殺),見人作者不生隨喜(殺)。勸令不作。」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27〈緒分〉:「不殺生以何因?不殺生為誰因?不殺生以無貪因,以無恚因,以無癡因,以心心數法因。不殺生為誰因?是天上人中受樂因,若餘報生人中長壽。」(CBETA, T28, no. 1548, p. 701, a1-4)

如是動保、環保團體基於愛護牲畜之性命,組織正義人士到場抗議,反對不當放生,勸令不作無謂之亂放生,亦不隨喜彼等無謂之亂放生,以不令牲畜因為「錯誤放生」,而受到重覆的補捉、驚嚇、受傷,以及間接被殺害死亡...等,如此亦既符合佛說「見人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之意涵。

 所以正確的「放生、護生」是三種布施裡的其中一種「無畏施」。凡夫位的「無畏施」,在心性上除了可以增長慈悲心外,就放生的「果報」來說,主要是培植未來世的長壽與色身健康、少病或無病等,以及升天享福之因。但要令這一世的壽命增長,身色轉為健康、少病無病等,這要看上輩子是否有常行「不殺生」及正確的放生、護生、布施湯藥、救治眾生受傷生病。如果過去世常行殺生吃肉、隨喜殺、讚歎殺、殺因、殺緣...等,導致這一世的色身多病,若想要靠這一世的正確放生、護生而能改變多病短命的報應者,甚難!除非要有「大功德」!至於要如何修集大功德?請耐心看下去。


若有人色身多病,業障所致,欲於此世行無畏施,而令此世色身快速轉為少病或無病,除了常在佛前懺悔往昔殺生之業外,還需要「發願」以及「具體」護持如來藏正法及弘法者、協助法主破邪顯正,以救護眾生遠離謗正法之惡業,以及遠離三惡道之因緣者,然後在佛前將此功德迴向多病者及其冤親債主。如是方能蒙 佛、菩薩之冥感加持而得以解其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