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籲請蔡明亮考據史實再來導演《玄奘》~喇嘛教從來不是佛教,敬請蔡明亮不要謗佛謗法,種下惡業!


籲請蔡明亮考據史實再來導演《玄奘》~喇嘛教從來不是佛教,敬請蔡明亮不要謗佛謗法,種下惡業!

玄奘菩薩是中國佛教史上最為「傳奇」的法師,在當年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經由陸路穿越沙漠、風雪,九死一生、歷經艱險,前往西天取經。在印度追隨 戒賢大師修學佛法,更以「真唯識量」作為法義辨正大會的論旨,藉此破除當時錯謬的佛法知見,令西天大眾廣知第八識如來藏是佛法根本,一切法都從如來藏而生。玄奘菩薩因此被譽為「大乘天」、「解脫天」,廣受敬戴。

玄奘大師返回大唐之後,以畢生精力翻譯佛經,其中以《瑜伽師地論》最為重要。這是 彌勒菩薩為佛弟子宣說的根本論,清楚宣講成佛之道的內容及次第;玄奘大師之所以前往西天取經,最重要目的就是求取這部能夠使人依循修行而成佛的經教。另外,玄奘菩薩也翻譯了浩繁的般若經典。玄奘大師的譯經事業,幫助後代佛弟子眾能依了義經教如實修行,奠定佛法在中國的發展基礎。

玄奘大師一生以「真唯識量」--第八識如來藏為弘法標的,廣為宣講世間萬法都因如來藏妙心而有,如來藏雙具「空有性」,既出生萬法,而又無形無色、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是真正的金剛心,是學佛人唯一的證悟標的,佛弟子悟後必須依如來藏修行,一階一階拾級而上,直至成佛。

因此,蔡明亮導演以「慢」、「沈靜」、「休息」貫串舞台劇《玄奘》,完全違背 玄奘大師一生的所修所行。蔡明亮導演落入當代相似佛法,錯以意識心為佛法標的,以為沈、靜、歇、息就是佛法。殊不知意識心的有念、離念境界,正是 玄奘大師一生廣為破斥的邪謬知見、錯誤佛法。

蔡明亮導演更錯謬的是,將 玄奘菩薩塑造為喇嘛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成佛之道~菩薩戒是正解脫戒;聲聞戒是別解脫戒

成佛之道~菩薩戒是正解脫戒;聲聞戒是別解脫戒(歡迎流通)
                       

 菩薩戒是正解脫戒 聲聞戒是別解脫戒

  佛教界數百年來,對於菩薩戒及聲聞戒的定義,一直是錯誤顛倒的定位,於是主張「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是正解脫戒」,這是對於「正解脫戒」及「別解脫戒」的精神意涵尚未徹底瞭解,亦未對此二戒的前題有所瞭解,所以才會誤會菩薩戒及聲聞戒的定義。

  所謂的「波羅提木叉」梵文為:प्रतिमोक्ष  Pratimokṣa;巴利文: Patimokkha,又稱作般羅底木叉、喇底木叉。意譯稱作「別別解脫」,有時簡稱「別解脫戒」。若我們從聲聞法的立場來說,正統的解脫戒是指聲聞戒,即出家受持比丘戒256條,比丘尼戒348條,此是聲聞法中的正統解脫戒,因為受出家具足戒之目的在於求出三界,解脫生死輪迴煩惱者,所以叫做「解脫戒」。除了上述所說的「解脫戒」外,還有別種的解脫,解脫境界各不相同,故名之為「別別解脫」。因此「別別解脫」是指有種種與別別解脫相應的戒法施設存在。

  所以這個「別解脫戒」,相對來說,如果你是依聲聞乘的教法為中心,而說出家所受持的正統解脫戒之外,另有能令人得解脫的戒法,名之為「別解脫戒」,也就是大乘法的「菩薩戒」。因此,如果你若把大乘的「菩薩戒」放在二乘聲聞法來說,在這個前題之下,菩薩戒當然就只是「別解脫戒」,而非正統解脫戒。因為聲聞乘是以出三界證無餘涅槃為終極目標,並非以成就佛菩提道為目標。舉例來說,華嚴經云:「有二種戒具足受持,則得圓滿善知識法。何等為二?【一菩薩戒】,【二別解脫戒】。持是二戒,則能圓滿善知識法...」(*註一)在此段大乘的經文前題下,菩薩戒並不是別解脫戒,菩薩戒是正解脫戒,是涵攝了三聚淨戒(攝律儀、攝善法、饒益有情);而「別解脫戒」當然指的是聲聞戒。所以華嚴經才說若諸菩薩具足圓滿「頭陀功德」也就是十二頭陀功德者,方能於此二戒--菩薩戒(正解脫戒)與聲聞戒(別解脫戒)悉得清淨。

  因此「菩薩戒」對於二乘聲聞人來說當然就只能稱作「別解脫戒」。換句話來說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禪宗的宗通(五)~如來藏正法傳入人間的過程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程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宗通與說通》,我們現在講的是「宗通」,也就是如來藏正法傳入人間的過程。
上一次我們講到 佛陀離開王宮出家,祂最主要是和那一些新沙門的修行人們求學,像當時最有名的阿羅邏迦蘭,還有郁頭迦蘭,向他們學習禪定,而且很快地就能夠進入了四禪與四空定。接下來各位就都知道,佛陀發現禪定不是證悟,禪定不能使我們解脫於三界,禪定也不能夠幫助我們實證萬法的根源,所以 佛陀就開始自修苦行。在六年的苦行之後,世尊出定,摸摸自己的肚子,結果摸到了脊椎骨。他發現了苦行並不能夠使得我們解脫與實證如來藏,所以就放棄了苦行,採用中道的法則;在尼連禪河中沐浴,接受牧羊女乳糜的供養,繼續參究。最後,在菩提樹下,半夜時分,用手按地時而得到了明心,實證了這個真如如來藏,於是大圓鏡智以及上品的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得以同時現起;然後又在天剛將亮的時候,曙光將顯現之時,目睹明星而眼見佛性,所以成所作智也現起,這樣子就成就了世間與出世間最究竟的佛果。這樣子,佛教的教主、宗門的法主就開始正式地弘法了。
在《涅槃經》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所以黑暗的世間就開始有了陽光。世尊首先為大菩薩們,像是 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這些主要來自于他方世界的菩薩摩訶薩們,開始說《華嚴經》;從人間說到天上,共有七處八會,人間三處、天上四處。所以,普通的菩薩跟聲聞是沒有辦法參與 佛說《華嚴經》的。在《華嚴經》裡面,佛講佛菩提道,由凡夫地講起,十信位、三賢位、十地、等覺、妙覺,把佛道的次第完完全全地演說了一遍;它顯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貴,顯示了 世尊無量劫以來無法思議的大福德;而不只是講解脫道,而不只是阿羅漢斷盡一切、將滅止生那樣的窮苦之道。所以講《華嚴經》的時候,小根小器的人根本都還不具有聽聞的資格。所以與會者主要都是從他方世界來的,特別的那一些大菩薩摩訶薩們,他們知道 釋迦世尊即將要成佛了,所以從他方無量的世界前來,聽聞 世尊的教法。
所以在《涅槃經》上,說 世尊出世就像是陽光升起。剛剛出世的時候演說《華嚴經》,就像是太陽剛剛升起,大地還是黑暗一片,可是天邊微微露出曙光,這最初的陽光只會高高地照在最高的高山頂上。各位有沒有去阿里山看過日出?本來是黑暗一片,在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還沒有看見陽光,我們是先看到遠方最高的玉山,它的山頂開始變成了白色,第一束的陽光,只有玉山的山尖感受得到;雖然如此,在地上的人們看到山頂變白了,就知道陽光已經出來了。這就是 佛第一部所說的《華嚴經》,祂是對大菩薩摩訶薩所說,所以只度大菩薩們,將整個的佛道,把 世尊接下來這一生要說的法,全部演說一遍,無所遺漏。世尊第一次的說法,就叫作「華嚴時」,也就是說《華嚴經》的時候。華嚴時又叫作「旁追」,就是在《法華經》中 佛所說的「窮子喻」——有錢的父親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兒子,想要直接叫兒子回來繼承家業,結果兒子卻嚇到昏倒了。就是說,《華嚴經》不是一般的小根小器的人所能信受的。當然,整個《華嚴經》中,完完全全都是以真如如來藏作為主軸,來貫穿 佛在七處八會的說法。
再接下來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禪宗的宗通(四)~萬法根源如來藏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不知道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前面的課程我們已經進行到,平實導師的著作《宗通與說通》講到宗門正義,也就是真如如來藏的教法傳入這個世界的過程。我們說了對於宗門第一義諦,也就是如來藏的教法,早在 世尊尚未來到人間之前,先來到印度的這一些菩薩們,就已經開始在傳授眾生相關的背景知識;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眾生的習氣,培養眾生對於實證萬法本源如來藏的追求,告訴眾生真正的實相,祂是在名法跟色法以外,可是又跟名法、色法不即也不離,那才是真正的萬法根源如來藏。在經上也說到,眾生對於實證宗門第一義諦,一定是無量百千劫要一心虔恭求,這樣子才有可能實證宗門如來藏,才能夠進入大乘見道位;在進入大乘見道位之前,要歷經菩薩的十信位以及初住到六住所應該要經歷的定、慧、福德資糧。這一些背景知識一階一階該具備的東西,就是這些比 佛陀更先來到印度的菩薩們,他們借著各種機會與方便,把這些東西教導給此土的眾生,讓眾生熏習。
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儘管 佛陀在經中把《吠陀經》的這一些哲學,把《奧義書》的思想以及後來的沙門思潮,統統都把它定為「不了義」,說他們都是落入斷見、常見的這一些惡見;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一些東西也都是菩薩們為了 世尊出世弘法所做的事先的準備,目的就是要把眾生的習性,從凡夫位把它提升上來。先讓眾生學習各種相似之道,然後立下了一個朝向真如如來藏一個總的方向目標;也就是要讓眾生在相似法中一一地去碰壁,教訓學得夠多了,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因為眾生的習性,就是必須要把這一些錯誤的部分一一地予以辨正,那眾生才肯甘心情願地來信受正確的道理。所以,這些先頭部隊的菩薩們就留下了這樣的記錄,說到:【太初只有大梵,大梵識知的只有自我,他如此思量:「我就是大梵。」如此,他與世間萬物合一。同樣道理,眾神之中,只有明白個中奧秘的神靈,才能與大梵合一,對仙人與人類來說,也是這個道理。】這段話當中有正確的部分,也有錯誤的部分,具有宗通的菩薩們就能夠看出哪裡正確、哪裡錯誤。那麼各位懂是不懂呢?

禪宗的宗通(三)~佛法宗們的傳承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在前面的一堂課,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成佛需要累積無量無邊的福德,需要消除自己如來藏中無量無邊的無明煩惱,所以它需要無量無邊三大阿增祇劫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談佛法的傳承,特別是宗們的傳承。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間,是為了什麼呢?《妙法蓮華經》上說到:【如來湣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歷劫纏繞無有出期,乃為此大事因緣現世,敷暢妙旨,作殊勝方便,俾皆得度脫超登正覺。】(《妙法蓮華經•禦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也就是說,釋迦如來憐憫此土眾生,這裡的眾生有各種的根性,具有種種的貪欲,有種種的善惡行為,心中有種種的憶想分別,這樣下去,這些眾生就算再經歷長劫,也還是被這一些無明纏繞,而沒有解脫出離的時候。所以,佛陀為了這件大事因緣而出現在世間。什麼大事因緣呢?那就是要教授弟子出離三界本來清淨無染的真如如來藏如來下生到人間,暢談妙旨,演說宗門正義,更作種種的方便殊勝行,使得這兒的眾生都能夠得到解脫,超越生死,早登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釋迦如來下生人間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為了教導眾生找到自心真如如來藏,這就是宗門正義,就是如來下生的唯一一件大事因緣。
可是我們前面說到,一位菩薩光是要具足對佛法、對真如如來藏的信心,也就是菩薩的十信位要滿足,要用上一劫、十劫乃至百劫、萬劫不等的時間。所以各位猜看看,釋迦牟尼佛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下生到人間,那在 佛陀降生在人間之前,這些跟隨 佛陀的菩薩們在哪裡?是在他方世界,等到 世尊下生,大家再一起來;還是菩薩們先來世間,為 世尊下降做好準備?各位覺得呢?是的。等待 世尊下生的這一些菩薩們,比 世尊早很久就來到人間。這些菩薩們在人間已經開始教化眾生佛法的基本道理,包括人天乘的教法,要行善、累積福德,要持守五戒十善,乃至於世界的本源、萬法的根源是真如如來藏;這一些都必須要在 世尊降生之前,先把大環境準備好,等到 世尊下降的時候,才能夠水到渠成。
或者我們反過來說,如果 世尊下降到印度,結果印度的人心是敗壞,為非作歹,都是一些三惡道種性的眾生。那請問 世尊要如何傳法?乃至於說,如果當時的印度眾生都是一些隻想修人天善法、生天享福,或者是只想要自己趕快脫離三界進入涅槃,或者根本不相信萬法有本源、人有本心真如如來藏,是這樣的眾生的話,那即使 世尊來到人間,還是沒有辦法對這些眾生傳授如來妙法。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子的?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在上一集由正偉老師解說了禪宗的開悟,以親證如來藏及眼見佛性為宗旨。這一集要為大家解說的是:玄奘菩薩所弘傳的,是唯識學八識正法,不是六識論識蘊之法。我們要從「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來探討。這「三界唯心」的心是哪個心?「萬法唯識」的識是哪個識?是以意識心為主的六識心嗎?還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心呢?您想不想被誤導呢?
我們從經教從正理來探討:這個三界唯心的心,萬法唯識的識,是否應該有不自在、有斷滅的過失呢?《華嚴經》中有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華嚴經》卷一)。
這是說有一個心,好像工筆精巧的師傅,祂能夠畫出一切五蘊世間、一切器世間。也就是這個心能夠出生一切有情的五蘊世間、一切器世間。而“五蘊悉從生”,這個五蘊呢,都是由這個心所出生的,沒有一法不是由祂所興造變化的。一切世間的五蘊,我們舉例來說,就好像是我們南瞻部洲的人間,有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等等男男女女的五蘊身;以及畜生道沒有腳的、兩隻腳的、四隻腳的、多隻腳的,以及水中游的、陸上走的、空中飛的,這些種種的畜生五蘊身;餓鬼道、地獄道種種五蘊身;欲界六天的種種天人五蘊身;而色界中沒有男女相的天人五蘊身;還有無色界中僅有受想行識,沒有色法的精神狀態的四蘊身;這些都是由這個能夠出生五蘊的這個心所出生的。
而這個經文說,五蘊都是從這個心所出生,這個心是意識心嗎?可是意識心是屬於識蘊,識蘊又是五蘊所含攝,但是經文說五蘊是由這個心所出生的,所以很清楚的可以知道,意識心祂是不能出生五蘊的;意識心祂是不能出生識蘊的,意識心更不能出生意識自己,所以這個心很明顯的不是意識心。
我們再從法出生的因緣來說,眼根觸色塵出生了眼識,也就是眼識要藉由眼根觸色塵才能出生,所以眼識是不能出生眼根的,眼識也不能出生色塵。眼識這個道理是這樣子,那麼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是同樣的道理啊!因為意識要藉由意根觸法塵才能出生,所以意識不能出生意根,意識不能出生法塵,意識更不能出生自己。所以識蘊不能出生色蘊、受蘊、想蘊、行蘊以及自己。所以意識心是不能出生五蘊的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禪宗的宗通(二)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上一次的課程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到過去生祂曾經是一位國王,然後作梵天王,梵天王作完之後,又繼續下降到欲界天作帝釋天王;在帝釋天王的時候,祂累積了無量的福德,不斷地行菩薩道;乃至於帝釋天王作了三十六次以後,返回到人間作轉輪聖王,管理四天下數百千世。也就是 釋迦牟尼佛祂無量生當中都是在行菩薩道,照顧眾生。
接下來,「這樣子我不斷地行菩薩道,不斷地累積了福德功德,終於等到福德累積圓滿了,加上我息滅了諸惡,所以眾善普會,因此能夠出世成就佛果,成為獨步於三界教化人天的世尊。」諸位比丘聽完了 世尊的開示,都生起了大歡喜心,禮 佛而去。
這還只是 世尊過去無量生當中的一小段而已。可能到這個地方你會說:「老師!我們不是要說宗通嗎?要說證悟如來藏嗎?為什麼你要說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呢?」在正覺講堂開始弘法以來,我們一直看到一種狀況,就是說不明白 佛所說的修行次第。比方說,有人來到正覺講堂,聽到親教師在教念佛、拜佛,他就說:「我是來這邊學明心見性的,你叫我來拜佛幹什麼?」有些人甚至更直接,直接說:「你告訴我開悟要多少錢,我給你就是了。」因為在他認為:凡事都有一個價碼。或者有人認為說:「什麼如來藏密意說、秘密說,那就是你小器,不肯給我法。」所以他就想盡辦法,到處去找已經明心的菩薩去騙、去拐,想說看看能不能問出什麼東西。這些行為呢,就是因為不明白佛道的次第。
比方說,明心證悟如來藏,這是大乘的七住位。這是因為明心所需要的福德已經修習圓滿,也是因為之前的六住位「斷我見」已經完成了;而六住位能夠完成,他是因為前面的五住位的福德已經成就了,是因為前面的菩薩十信位已經具足了。或者我們這樣講,如果一個人他的六住位沒有完成,他就沒有辦法去完成七住位,他就一定不能夠斷三縛結。菩薩道的修行應該是有順序的,就好像一個人他可以大學畢業,必須是因為他已經完成了高中的學業,當然也包括了完成了中學、小學的教育。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是次第進修的,不能逾越!也不能夠返跳進度的,不能跳來跳去。不懂這個道理,只想要探聽密意,那就會變成一隻鸚鵡。
譬如說,如果有兩個初果須陀洹的人在討論佛法,最後他們說到:「啊!原來一切都是自己的內相分!」這是因為這兩個人已經經歷了、也完成了這一些修行所證,他們自己親證到的心得。這時候如果剛好旁邊有一隻鸚鵡,在旁邊聽到了,牠就把這一句話學起來了;然後就一直說「內相分,內相分,一切都是內相分」。那請問大家:我們能不能說這一隻鸚鵡是一個初果的聖人呢?不能嘛!為什麼不能?明明牠講的話跟初果聖人講的話是一樣的啊!因為這一隻鸚鵡沒有那個實質。又好像是猜燈謎,只是知道這個燈謎這一題的答案,他這樣子是沒有任何功德受用的,在悟後的各種智慧是沒

禪宗的宗通(一)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不知道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我們現在上的課程,是三乘菩提系列的《宗通與說通》,也就是為各位導讀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宗通與說通》這本書。
在前面一年多的課程當中,正覺同修會已經為各位簡單地介紹過什麼是佛法佛法的內容包括了人天乘、三乘菩提:我們說了什麼是六道輪迴,怎麼樣可以保住人身,怎麼樣可以往生天界;三界是哪三界,他們各自要如何往生,怎麼樣的眾生可以出生在欲界,怎麼樣的眾生會出生到色界,怎麼樣的眾生可以往生到無色界,他們各自的因緣是什麼;我們也解說了,為什麼三界當中的輪迴是苦,是空,是無常,是非身,是無我。瞭解了三界輪迴的虛妄不真實,我們每一個凡夫都在不斷地承受過去生的業報種子現行,加上自己的無明深重,我們的心充滿了貪、瞋、癡、慢、疑、惡見,所以又不斷地造作了新的善業種子與惡業種子,這些種子儲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如來藏之中,這個就是「因」;有了這個因,未來遇到了適當的人、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也就是遇到了適當的緣,我們如來藏中的種子就會現行成「果」;依著我們過去生所造作的善種子、惡種子,讓我們承受善業的快樂異熟果報,或者是惡業的不可愛異熟果報,所以我們的世界裡,就會有了快樂與痛苦;有了這些業種,加上自己的無明習氣,我們就得要不斷地繼續在三界中輪迴下去。
那你說:「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如來藏在執持這些種子,那我們就要如來藏不要讓這些種子現行就好啦!」做不做得到?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我們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不想要這樣、不想要那樣,這個想要的心是哪一個心?忘記了嗎?意識心嘛!我們人有幾個心?心又叫作識,所以我們常常說「心識、心識」。我們人有八個識: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還有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總共八個識。我們會想要這個、想要那個,那個心是哪一個心?第六意識心,再加上第七識末那識的習氣,也就是意根。是不是說我們的意識講什麼,如來藏就會聽呢?不是嘛!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太好了,那我們就下令要自己的如來藏把染汙的種子全部都丟掉,那我們這樣以後就不會再有惡業囉!這樣好不好?好!可惜,如來藏祂聽不聽意識的命令呢?不聽!如來藏自然而然就會去執行祂該實現的業果,所以我們就沒有辦法,不得不隨著這些業報去三界輪迴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法師與僧寶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個單元講的是說通的種種內涵,今天則進入另一個單元,「第四節、法師與僧寶」這個單元。請各位菩薩翻開 平實導師所著的《宗通與說通》課本第56頁第2行,書上這樣寫著:【說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為法師。傳授佛法之師,則有在家出家之別,是故法師一詞,不單指出家弘傳佛法之師,亦泛指在家弘傳佛法之居士。】從 平實導師說法當中,分兩點來加以說明:第一點,說法之師名為法師;第二點,說法之師有出家人、在家人之分,不單單是指出家人。今天針對這兩點來加以說明。
第一點,說法之師名為法師。佛在《雜阿含經》卷一這麼開示:【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雜阿含經》卷一)
解釋如下:【佛告比丘:「說得好啊!說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來所說法師的真實道理嗎?」佛告比丘:「對於色陰這件事,應該向人這樣解說——色陰是會令人厭惡的,所以應該要遠離它,應該把它滅盡,滅盡之後歸於究竟的寂靜;能夠為人解說色陰虛妄不實的人,名為『法師』。同樣的道理,能夠為人解說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會令人厭惡的,所以應該要遠離它,應該把它滅盡,滅盡之後,歸於究竟寂靜;能夠為人解說受陰、想陰、行陰、識陰虛妄不實的人,名為『法師』。能夠如實為人宣說五陰虛妄不實的人,就是如來所說的『法師』。」】
從上面經文告訴我們,五陰不是真實法,五陰是和合運作而成的,所以是生滅法;因此,能夠為人如實宣說五陰虛妄不實的人,就是 如來所說的法師。同樣的道理,說法與 世尊顛倒的人不名法師,縱使他穿僧衣現出家相,也不是 如來所說的法師。
至於五陰為何是虛妄,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譬如色陰的生起乃是眾生有所需要,由自己的如來藏以及共業有情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出來的,可以為一切有情現前體驗及領受,所以它不是真實法。又識陰六識的生起,乃是色陰成就之後才出現的,祂是六根觸六塵,再由如來藏流注六識的種子而現行的,是在色陰之後才有的法,所以是被生的法,不是常住法。受陰是色陰與識陰之後才出生的法,既然色陰與識陰是生滅法,更何況是依附色陰與識陰之後而有的受陰,當然更是虛妄法。想陰是色陰、識陰、受陰之後才出現的,前三陰是生滅法,更何況依附色陰、識陰、受陰之後而有的想陰,當然不是真實法。行陰乃是前四陰和合運作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前四陰是生滅法,更不用說依前四陰和合運作而有的行陰,當然更是生滅法。由上面分析可知,五陰都是虛妄不實的,因此能夠如實為人宣說五陰虛妄不實的人,才是 佛所認可的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