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三乘菩提~「聲聞菩提之總相」~涅槃、如來藏、本心、本識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聲聞菩提之總相」
聲聞菩提之總相 之開示文稿:
上個單元我們介紹過“三法印”,這個單元我們要來總結整個聲聞菩提的內容。那我們要總結三乘菩提的內容時,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總相。有人在修學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聲聞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個部派,每個部派都有不同的說法,所以每個部派都要用每個部派獨特的說法來理解。可是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們並不是完全的贊成,因為我們所說的佛法,它是 在研究法界(中本來無生)的實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實相,法界的實相不應該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後說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說不同的聲聞菩提。所以整個聲聞菩提,事實上它是有一個總相的;所以在研究聲聞菩提的時候,不可以說這個部派用什麼,那個部派用什麼,然後每個地方說法不一致,這樣是不符合法界的實相。如果要在正法中修學的話,它有一個屬於法界實相的基本原則,就像我們現在要跟各位解說,聲聞菩提所實證的內涵,就是一切的生滅法!既然它是一切的生滅法,所以凡是所說,都不能離開這個地方。可是要探討一切生滅法時,也不能忽略還有另外一個法,就是不生不滅法;雖然在聲聞菩提他們不實證它,可是所有的聲聞菩提的修學者,都知道除了生滅法之外,還會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法存在,它就是涅槃如來藏、本心、本識。
那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聲聞菩提的總相,就是要瞭解生滅法本身的特性。生滅法它有什麼樣的特性呢?譬如我們觀察我們的五陰(有色陰、受陰、想陰、行陰,還有識陰),我們看這個色陰,不是只有我們的身體,還有外面的色法;我們觀察這些生滅的色法,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則,什麼樣的原則呢?就是生滅法它一定要互相依賴,一定是壽命短的要依賴壽命長的;以壽命長的作為依賴之後,壽命短的生滅法才能夠存在。譬如說,我們說燈光,燈光我們可以切換開關,讓燈光一下生起、一下滅除。那燈光從哪裡出來呢?燈光是從燈泡、燈管出來,所以燈光它出現又滅了,它是生滅法。那燈泡、燈管呢?事實上它們也是生滅法,為什麼呢?因為原來並沒有燈管、燈泡的存在,是因為經過製造之後,才出現這些燈管、燈泡。所以燈管、燈泡也是生滅法,燈光就要依附於壽命比它更長的燈管、燈泡,它才能夠存在;我們說那燈管、燈泡,它要依附於什麼呢?才能夠讓它存在而運作呢?它還要依附於燈座,因為如果沒有燈座,沒有壽命更長的燈座,作為燈泡、燈管的依附,燈管、燈泡它也不能存在而產生運作。我們說那燈座呢?燈座也一樣是生滅法,因為原來也沒有燈座,是因為經過製造之後才有燈座,才可以讓它來作為燈泡、燈管,乃至燈光的依附。那我們說燈座它是生滅法,它要不要依附?它也要依附,它也要依附於譬如說屋頂,因為如果沒有屋頂讓燈座依附,燈管、燈泡也沒辦法運作。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屋頂也是要作為燈座的依附,才可以讓燈座存在、運作。那我們說,屋頂它要不要有個依附呢?也要依附,它要依附于整個房子,要依附於整個建築物,因為整個建築物也是生滅法,因為整個建築物也是生滅法;因為原來沒有房子,是經過建築工人的建築之後,才有房子,所以房子也是生滅法;有了房子這個生滅法,才可以讓屋頂、燈座、燈管、燈光,能夠存在而運作。
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生滅法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層、一層、一層的依附,而且一定是壽命短的要依附於長的,然後一直輾轉依附下去,它才能夠存在而運作。我們說房子既然是生滅法,它要依附在哪里呢?房子要依附在土地,所以土地就是房子的依附。那土地是不是生滅法呢?土地也是生滅法,所以土地有時候是高山,有時候是大海,有時候是平地。我們再看高山、大海、平地,它是依附於什麼呢?還要依附於整個地球。我們說整個地球難道是不生不滅法嗎?還是生滅,因為地球總有一天也是壞滅,地球是後來才出生的。那我們說地球要不要依附呢?也要依附,依附於太陽系,太陽系就作為地球的依附。那我們說整個太陽系,要不要依附呢?還要依附,它依附於銀河系。銀河系是不是生滅呢?它還是生滅,它還要依附于更廣大,壽命更長久的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又是怎麼來的呢?事實上它也是生滅。科學家說宇宙能夠產生,就是因為有一個大爆炸,爆炸之後才有這個宇宙的。那我們要說宇宙之前是什麼呢?沒有人知道。表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是存在什麼法呢?科學家

三乘菩提~"三法印簡介"~諸行皆無常,諸法悉無我,寂靜即涅槃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三法印簡介"
三法印簡介 之開示文稿如下:
上個單元我們簡單介紹過四聖諦,這個單元我們要跟各位介紹三法印,三法印也叫三三昧、三解脫門。我們先瞭解一下,三法印的“法印”的意思是什麼?法印是 佛陀特別施設出來,作為佛法實證的檢驗標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討論佛法的話,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用三法印來驗證這個標準。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在談論佛法的時候,不能通過三法印的驗證,那他所說的佛法,就是錯誤的佛法!如果說我們在說佛法的時候,可以經由三法印來印定,那這個佛法的內容就是正確的;所以三法印,就是在為我們建立一個修學佛法的標準。
我們接下來就探討一下,三法印的內容是什麼?有人曾經說:「“三法印”,這三個字,是在大乘的龍樹菩薩的時候,才有三法印這三個字的名稱。」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雖然這三個字,是在龍樹菩薩的時候提出來。可是事實上,如果我們從經典來看,我們在可以在聲聞法的律部裏面──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裏面,事實上就有這個記載:「諸行皆無常,諸法悉無我,寂靜即涅槃,是名三法印。」也就是說,在最原始的律部裏面已經有用到“三法印”這個名稱,所以在聲聞律部裏面,事實上已經早就有三法印的名相存在。如果我們再看一下《阿含經》,我們也可以在《雜阿含經》第八十經裏面,佛陀有說到聖法印,而且有說聖法印可以令修學佛法的人知見清淨。只是在說聖法印的時候,談到內容的時候,佛說有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有些人就認為 佛陀在這裏是說三三昧,沒說三法印。可是事實上,三三昧就是三法印的意思。如果我們用三三昧的內容,我們查閱《阿含經》,我們可以在其他的經典裏面,發現非常多關於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或是“空、無相、無 願”,或者“空、無相、無作”,事實上三三昧就是三法印。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三法印要稱為三三昧呢?事實上這跟實證有關!也就是說,我們在瞭解的時候,可以說是三法印。可是從實證的眼光來說,當一個人實證三法印之後,他會引申出他的智慧出來,所以那個時候就要稱為三三昧。例如:如果聲聞人實證三法印,表示他已經證得聲聞初果須陀洹,這個時候表示,他已經實證三法印,已經實證三三昧的一部分,對於三三昧就有基本的瞭解,那時三三昧也稱為三解脫門。那時實證的聲聞人就會發現,原來解脫就要從空,然後邁向無相,最後無願。或者從空三昧,從空的解脫邁向無相、無作,最後他就可以究竟解脫於生死的輪轉。
大乘證悟的菩薩事實上,他也可以實證三法印;如果說一位大乘菩薩,實證了三法印之後,等於說他明心之後,事實上他也同時斷了我見,表示他對於聲聞三三昧也能夠實證,代表他也可以實證三法印。實證之後他也跟聲聞人一樣,可以了知三三昧、三解脫門。可是菩薩實證三法印之後,所發起的智慧是超越聲聞的

三乘菩提~"四聖諦綱要"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四聖諦綱要" 


四聖諦綱要 開示文稿如下:
上個單元我們已經跟各位介紹,三界六道跟解脫果的關係,這個單元我們要跟各位介紹聲聞菩提,最主要的修學法門,就是“四聖諦”!四聖諦法門就是第一個叫作“苦聖諦”,第二個叫作“苦集聖諦”,第三個叫作“苦集滅聖諦”,第四個叫作“苦集滅道聖諦”,為什麼四聖諦要稱為“聖諦”呢?這個聖諦的意思是說,這個諦,它的意思就是說,它是法界裏面的“諦實”之理,什麼是諦實之理呢?就是說如果把聖諦的內容,跟法界的事實來驗證,可以驗證出,這個是法界裏面確實的道理;不管你在東方、西方世界,你去驗證這個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驗證,它都一樣成立,所以叫作諦實之理。為什麼它叫作“聖諦”呢?聖諦的意思就是說,這個諦實之理,它可以讓一般的眾生,超凡脫俗;可以讓一個眾生,讓一個凡夫,從凡夫的狀況,因為修學四聖諦的道理之後,他就可以成為解脫的賢聖;因為它可以讓一切的眾生成為賢聖,所以就叫作聖諦!所以修學四聖諦,就是要讓眾生能夠超凡脫俗,可以成為解脫道裏面的賢聖。
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四聖諦裏面的道理:第一個苦聖諦是說,我們在法界 裏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輪轉的時候,要來觀察法界裏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這種苦,它是裏裏外外都是苦;所以在講苦聖諦的時候,就是要從粗糙的來觀察到細微的。所以在苦聖諦裏面有三苦、五苦、八苦,也就是說從比較粗糙的,然後觀察到比較細微的。譬如,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五苦就是諸天苦、人苦、畜生苦、餓鬼苦、地獄苦,另外也有一種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歸結為五盛陰苦!如果這種五苦,把第一個生老病死苦,把它拆開來,拆成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分成四種苦,再加上後面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這樣加起來,就是八苦!也就是說從原來的三種苦,然後慢慢地愈來愈觀察細緻,最後觀察到它詳細的內容,所以最後就可以把三界裏面的整個狀況,完全用苦聖諦的道理去驗證。
那我們說,什麼叫作苦苦呢?苦苦的意思就是,它確實是苦

三乘菩提~"三界六道與解脫果"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三界六道與解脫果"
弘法開示文稿如下:
第3集 三界六道與解脫果
─解脫就是滅盡三界我與我所
上個單元我們跟各位介紹過,「實證佛教」的實證方法,這個單元我們要跟各位介紹的,是三界六道跟解脫果的關係。為什麼我們要談三界六道呢?因為三界六道,就是我們一切眾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們要先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到底它是什麼樣子;我們要知道自己在法界裏面的位置,我們就會知道我應該要如何做,我應該要往什麼方向來前進?所以我們要先瞭解三界六道跟解脫果的關係,我們有做一個三界六道跟解脫果的對應關係表:
三界六道跟解脫果的關係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在這個表裏面,有特別表示它跟如來藏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表裏面,有說明三界六道的境界,跟業所相應的關係,又跟解脫果相應的關係。可是在背後是有一個如來藏,所以大家在看這個表時,千萬不要忘掉:三界六道是世間的因果,實證解脫果是出世間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間、出世間的因果,背後都是有如來藏的運作,才使得世間、出世間的因果能夠成立。我們所說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可以看到,一般所說的六道,就是地獄、惡鬼、畜生、人、天阿修羅、天,這個六道的範圍,事實上,只在欲界裏面;若只談人天乘,一般只說到欲界。可是如果我們要談到解脫,還要把六道裏面的天擴大,來詳細看它的內容;這個時候可以看到天,除了天阿修羅、欲界天之外,事實上還有所謂色界四禪天,也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色界天。那往上還有所謂的無色界天,也就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我們說的解脫,就是要從三界六道裏面,最後解脫於全部三界六道輪迴生死。
我們首先來看看三界六道裏面,業是如何相應的?我們就可以知道:做了什麼樣事情,就會跟哪個業道相應,而出生到那個地方去。譬如說第一個最低的地獄,地獄就是造作了五逆十惡的果報。那什麼是五逆十惡呢?就是所謂的第一殺父,第二殺母,第三殺阿羅漢,第四出佛身血(因為眾生是沒有辦法殺死 佛的,因為 佛的福德威德非常廣大,所以最多只能夠出佛身血),第五就是破和合僧。如果造作了這樣的惡業,他就淪落到地獄裏面。因為父母、阿羅漢、佛、僧團是對眾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違犯、觸犯對我們有恩的人,就會淪落一地獄裏面。除了這個之個,還有十惡;如果違犯了嚴重的十惡,也會淪落到地獄裏面。因為如來藏就會依於這個業,幫眾生出生到那個地方去,讓眾生不由自主的就掉到地獄裏面去。
譬如如果造作這個惡業,心非常的暴烈,相應的是火,就會下墮猛火的地獄!如果他是很冷酷的,就會跟寒冰地獄相應,類似這樣子。因為如來藏就會根據眾生的心行,還有這個業行,讓我們出生到相對應的六道裏面去。那往上看,就是餓鬼道眾生,餓鬼道眾生雖然沒有地獄的這些五逆十惡重業,可是因為他的慳吝 業很重,所以他就會出生在沒有飲食,然後物質都很惡劣的餓鬼道去。那往上呢,就是畜生道,畜生道有情我們可以看得到,可是牠的業就是很愚笨,愚癡業很重! 譬如我們看到貓、狗,我們要教牠一個很簡單的事情,牠都要學很久,乃至有時還學不會;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畜生道的有情是很愚笨的,因為牠的愚癡業很重。像貓、狗算是比較高等的動物,若更低等的這些畜生道有情,牠們的愚癡業是更重,連世間種種的相貌都很難理解。再來就是我們人自己,我們人就是因為有持戒的這個清淨業。譬如我們人都會知道,人跟人之間不應該互相殺害,因為我們就有道德感;不像動物,有時候一個事情,或者一見面,牠們就互相廝殺了,那就是畜生;人是不會互相這樣子,所以因為人有道德感,所以才成為人。如果說天,祂是修了十善業;修了十善業之後,有的人瞋心很重,他就成為天阿修羅;如果他沒有瞋恨心很重,還修忍辱的話,他就成為欲界天的天人。
那跟我們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就是六道的眾生,我們都可以看得到,都可以接觸得到。譬如天人,祂也會跟人間接觸,為什麼?因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人,祂們才能夠互相娛樂,所以祂也希望在人間的人可以修十善業,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們共相娛樂,就可以成為祂的眷屬

三乘菩提~"實證佛教"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實證佛教"
實證佛教 開示文稿如下:
─佛學研究不是佛法實證
─佛學教育不是佛法實修
上個單元,我們跟各位介紹“三乘菩提的關係”,我們上次也跟各位介紹,在佛法修學要實證八識心,所謂實證這個心,就是說明佛教整個的內涵,所採用的方法就 實證的方法。那什麼叫實證的方法呢?也就是要把八個心全部找出來。
我們說實證的方法,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常常會有的。譬如我們臺灣有一種水果蓮霧名為黑珍珠,它甜度很高,大家都很喜歡;如果有人說,蓮霧這個水果怎麼可能很甜呢?那很簡單,他直接到菜市場去走一遭,去買了來吃,他就知道了,這就是實證的方法。所以我們要討論八個識的話,也是用同樣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直接把它找出來,可是當我們在找這些心時,事實上是有方法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實證這八個心,要先相信有這八個心可以來找,所以要皈依三寶,具足福德、慧力、定力,要有這些條件,就好比說,要實證黑珍珠的甜度,那我們總是要有金錢來買它。如果說沒有金錢,因為黑珍珠很珍貴,價格很高,如果有人沒有錢買,就說我沒吃過,它不存在,這樣就不符合道理了。那我們說的八個識裏面的第八識如來藏,好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 明珠,所以祂非常的珍貴,我們要實證祂的時候,需要有福德、慧力、定力種種的因緣,具足這個因緣就可以實證。我們不能像有些人,譬如說有些人不相信有細 菌,他認為我沒有看到細菌。可是我們知道,要看到細菌,需要顯微鏡。如果想要看遙遠的星空,有沒有星星存在呢?有沒有什麼樣的星座存在呢?那他需要望遠鏡。不可以說自己沒有顯微鏡、望遠鏡,就否認說世界沒有細菌,就否認說遙遠的天空裏面沒有星星,這樣就不符合道理。也就是說,要了解法界實相,就要具備一 些工具,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實證法界的實相。所以我們所說實證佛教,就是要運用正確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實證的方法。
那我們聽到人家又會說:「為什麼佛教很強調摧邪顯正呢?正覺同修會也很強調摧邪顯正呢?好像都要把是非對錯,分得很清楚,彼此針鋒相對,難道不能和諧地相處嗎?不能互相包容嗎?」事實上有這樣的意見的人,就是對於實證的佛法有所誤解。就好比說,我們有小孩,把小孩送到學校去學習,我們送小孩去學習時,很害怕他交到壞朋友,學到錯誤的東西。我們自己身為一個生命,我們是一個生命,可是我們對於生命的實相,並不瞭解,我們就應該要來探討,什麼是生命的智慧、知識,我們總不會想,去修學去探討生命實相的內容,結果都是錯誤的,都不符合實相,如果不符合實相,又如何順好解脫呢?要能夠解脫於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否符合法界的實相,一定是具有知識性、智慧性,如果沒有智慧、知識,那如何能夠順於解脫,如何能夠成就佛道呢?在《增一阿含經》中 佛陀開示說,祂自己有六個法,沒有厭足,其中第五個是將護眾生沒有厭足。也就是說,佛陀對於保護眾生不要繼續流轉生死,祂是永遠不會討厭的,也永遠是不會滿足的。佛陀還有第六個沒有厭足的法,就是追求無上正真之道。也就是說,佛陀追求法界的知識、智慧,祂是永遠沒有討厭,也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件事情,某個人持某一個觀點,另外一個人持另外一個觀點,兩個人的意見完全相反,而不能共存。譬如,有沒有第八識存在,這種存在的問題,是彼此相反而不能共容的,對於這樣的事情,佛陀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如果 佛陀對於某一個東西,到底存不存在,這種彼此不能共容的意見,佛陀說:「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讓兩個意見彼此互相包容、和平相處,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如果 佛陀對於這樣的事情可以包容,表示 佛陀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有無明;如果還有無明,那佛陀就不能成就佛道了。所以說 佛陀對於追求無上正真之道,永遠沒有厭足!意思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為不願意跟任何的邪見和平共處。如果祂去包容邪見,表示 祂還有這個邪見,表示祂願意跟無明相處在一起,願意跟它和平相處

三乘菩提的關係


三乘菩提綱要
由正禮老師主講"三乘菩提的關係"
三乘菩提的關係 開示文稿如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是佛教正覺同修會正覺教團,第一次透過影音節目,跟各位介紹佛教的修證內容,我們這一次製播一系列的節目,希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跟各位介紹“三乘菩提”!因為三乘菩提的內容比較深,而且因為時間也有限,所以希望各位能夠耐心的收看,而且在收看之後能夠仔細的思惟。我們也歡迎各界的朋友,可以跟我們來一起探討佛教的修證內容!
有人可能會問說:佛教不是有談“五乘”嗎?為什麼你們只談“三乘菩提”呢?沒有錯!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還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靈成長的團體,都有在人間教人家如何改變命運,譬如有些人他的命運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夠在當世改變命運!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為在人間裏物質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夠往生到天堂去,那裏的物質非常的豐富,沒有任何的缺乏,這樣就可以過著快樂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變命運或者是升天,升天雖然 是更大的命運的改變,可是不管如何,他們都沒有辦法改變一個最大的命運——這就是流轉於生死之中的命運!因為一切眾生最難逃脫的命運就是流轉於生死之中,如果說我們可以在當世之中,可以解脫於生死流轉,那麼相對於其他改變命運,或者是升天,這種比較簡單的目標,當然一定可以達到的。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夠現世獲得解脫的智慧,那麼相對於其他比較簡單的目標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說能夠有解脫生死的智慧,那不管是命運是好是壞,或者是在人間,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礙他的最後解脫。譬如說聲聞人,如果證得初果之後,他七次人天往返,他還是究竟解脫,那表示說,在人間或在天上,不管環境如何都不會影響他最後的解脫的境界!因為是這樣的緣故,所以我們只要來探討三乘菩提的內容,就足夠來證明“人、天乘”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時間有限,所以在這一次的節目裏面,我們對於人天乘的部份,我們不能跟各位詳細的介紹,我們同修會在各地都有講堂的設立,我們也有設立兩年半的禪淨班的共修,如果說各位菩薩對於人天乘的內容,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歡迎各位到同修會來一起共修!
除了這個五乘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開立的一個法門叫作“淨土法門”,因為時間的限制,我們也沒有辦法在這一系列的節目裏面,跟各位介紹淨土的法門,如果有 些人想要瞭解如何能夠求生于諸佛的淨土,我們 平實導師有著作一本《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這本書裏面對於想要追求往生諸佛淨土的菩薩來說,這本書裏面有詳細的介紹,關於“信、願、行”這些姿態糧,應該如何修集的一些道理!我們也歡迎各位菩薩,如果有心想要求生諸佛淨土的話,可以到我們各地的講堂來免費索取。如果關於這五乘的內容,還有淨土法門的內容,如果各位菩薩想要進一步的瞭解,都歡迎到我們同修會各地的講堂來一起研討!
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三乘菩提的關係”!我們在探討的時候,我們要先來瞭解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菩提樹下明心、見性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從證嚴法師種種著作中,將其種種錯誤知見彙總如下

從證嚴法師種種著作中,將其種種錯誤知見彙總如下:


圖片來源:google搜尋圖片
一者,她雖然說有第七識、第八識,但卻是將第七、八識認作意識心的細分,本質上同於印順的邪見:僅承認有六識。她又將生滅的意識心認為是佛所說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心,不離常見外道見。

二者,繼承印順宗奉的藏密應成派中觀說法,外於如來藏而說一切法緣起緣滅,本質上是斷見外道見,並且還說:「往東或往西都遙不可及,這是佛陀出以方便的譬喻」,不承認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否定了大乘法中許多人所信仰的淨土法門。

三者,將佛弟子歷劫精進勤求的無上甚深了義法──明心見性之法視同世俗法的「啟發良知,發揮良能」,說儒家的啟發良知良能就是佛門的明心見性,將佛法加以淺化、常見化。

四者,將佛所說甚深極甚深、微妙極微妙的地上菩薩的證量、智慧及福德加以淺化,使佛弟子無法簡擇證嚴法師的邪知邪見而造下大妄語業,並且將不再覺得地上菩薩有什麼深妙法義與智慧證境的存在,就可能會對諸地菩薩生起輕視之想。譬如證嚴說:只要對人起殷勤的心和歡喜心,就可以成為初地菩薩了,不需要明心親證如來藏的見道,也不需眼見佛性而成就身心世界如幻的現觀,乃至不需要完成十行位的陽燄觀、十迴向位的如夢觀,也不須精進永伏煩惱如阿羅漢、更不須加修百法明門及發十無盡願,就可以進入初地,將初地的證境貶抑至如同世俗有修養的人一般的粗淺。譬如只須不對人起分別心,就可以成為二地,不須要努力進修初地所應具有的道種智及煩惱斷除,也不須要完成初地的鏡相觀,就可以轉入二地了。乃至將佛地的大圓鏡智錯亂搭配於六地、十地菩薩的證量上,嚴重誤解六地、十地菩薩無生法忍道種智與福德,並忽略由佛加持十地菩薩完成授職法王子階段的諸佛加持力。像證嚴法師這樣將佛法常見化、斷見化、庸俗化,她的說法如果大力而廣泛的流行以後,不僅將會斷了佛門四眾的法身慧命,使佛法不再有勝妙的法義可言,而且隨著證嚴法師錯解佛法以及將佛法世俗化、淺化,佛法將被破壞於無形之中,乃至勝妙的正法將會消滅殆盡。

五者,由於證嚴法師錯誤的佛法知見,不知正死位之死亡過程唯識正理,卻鼓勵大眾盲目的做器官捐贈,導致器官捐贈者生前一念善行,死後因為在身上動刀,難耐劇痛、生起大瞋,極有可能因此下墮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