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佛教之危機~即是全面藏密化

佛教之危機

佛教之最大危機,亦即是佛教之永遠危機,即是全面藏密化;全面藏密化之事實,在兩方面顯示無遺:
一者:印順、昭慧、傳道法師……等人,一生努力弘揚西藏密宗黃教之應成派中觀邪見,令佛教原本非斷非常、不生不滅之中觀境界,墮於藏密應成派中觀之無因論中,成為「斷滅見」本質之外道見,成為印順個人臆想所得之「八不中道」;而佛光山星雲法師,與慈濟功德會之證嚴法師,一生追隨推廣之;昭慧及傳道法師更以弘誓學院及妙心寺為根據地,而專門弘傳之,如是破壞佛教正法。

如是偏差之行為,必定導致佛教之侷限化與世俗化,必定使得三乘菩提之修證成為空談。既然不能倡言自己於三乘菩提實有修證,亦無能力於三乘菩提中獲得見道之功德,印順與昭慧、傳道……等人當然必須大聲疾呼:「禪宗追求證悟、追求解脫,即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印順於書中作如是邪說,阻止佛弟子求證三乘菩提。如是言語,亦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邪見:「若是勤求證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漢。」如是開示之結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證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世尊之開示,卻是勸諸弟子:人人皆應進求三乘菩提之開悟,而後始能以法度人;人人皆應證悟三乘菩提,然後不急於斷盡思惑煩惱,亦不急求成佛,於菩薩地中廣度有緣眾生;如是名為「自未得度而度眾生」。

印順卻反 佛說,故意澆滅佛弟子證悟三乘菩提之火種,令人都不進求三乘菩提之見道,誣蔑求證三乘菩提之人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然而印順作如是說者,卻是教人永處常見外道見中,教人永作凡夫,而不能以三乘菩提之證悟來利益眾生。佛子四眾之求證三乘菩提心志,由於印順之制止而消失以後,則佛教存在人間,欲令大眾證悟三乘菩提之目的,便隨之漸漸消失;則 世尊示現於人間,此一大事因緣之目的,便亦隨之滅失。大眾若皆信受印順邪說之後,則無人相信末法之時可以修證三乘菩提,無人敢進求三乘菩提之見道功德,三乘菩提求證之法門便隨之漸漸消失於人間,佛教便因此而隨之淺化,而必定日漸同化於藏密自續派中觀之常見外道見,佛教之本質便告消失於無形。

到此地步以後,佛教四眾弟子既然不須修證三乘菩提,則無真正之佛法可學、可修、可證,所以,佛教若欲繼續存在人間,就必須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之宗旨,當然不須修證三乘菩提,當然不求三乘菩提之見道,當然不以修證三乘菩提為中心主旨,因此緣故,當然就應以世間法為主。由此緣故,人間佛教之弘傳者,趨向「學術化、教育化、世俗化」之方向發展,而不以真參實證為主,就成為必然之結果。此即是昭慧與傳道二人「外於如來藏而弘傳佛法」,以及星雲與證嚴二人專向世俗法中用心,共同帶領佛光山與慈濟之四眾弟子走向世俗化方向之原因。

由是緣故,昭慧、傳道……等人,專弘印順之斷見本質之藏密應成派中觀見,令佛教走向斷見本質之外道無因論之法義中而弘傳之;所以他們會關心佛教弘傳之歷史表相,會對表相佛教之歷史有興趣,而不關心實義佛教歷史,乃至曲解實義佛教之歷史,將表相佛教之歷史當作實義佛教之歷史而考證之、而廣說之,當然更不關心佛教法義之親證與否;所以他們會宣講表相佛教之弘傳歷史,會關心核四等政治事項、流浪狗之權利……等世間事,而不在三乘菩提之見道上用心,而在阻止佛弟子見道之上用心,誣蔑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

亦因如是緣故,佛光山專門推廣人間佛教,專在教育以及種種世俗法上用心;他們以為那些世俗法上之不起貪瞋……等心行之修行,即是佛菩提之修行,以為瞭解般若諸經等文字表相即是佛菩提之正修行,所以他們講禪、講悟、講般若、講菩提時,都落在世俗法上,都不曾與佛菩提之精神相符相契。亦因同一緣故,慈濟功德會專在布施與環境保護之人間善法上用心,而不肯教導弟子四眾求證三乘菩提之見道功德;證嚴法師也與佛光山一樣,將世俗法善法當作佛菩提,來教化她的弟子們;她所說的佛菩提,完全是世俗法,根本與佛菩提無關;由於她帶頭這樣作,致令佛教不斷的往世俗化的方向發展。印順、昭慧、傳道……等人,以及星雲、證嚴二人,如是種種作為,即是將佛教藏密化;印順之人間佛教之思想,乃是以藏密黃教應成派中觀之無因論為其基本思想、為其中心思想故;而藏密之修行內涵,完全是世俗法故,只是用佛教與僧寶表相,以及佛法名相、果位名相包裝起來而已。

二者:法鼓山,由聖嚴法師以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之名義,募集台幣百二十億元創建之;近年又成立人文教育基金會,欲再吸收台幣五十億元,專門從事世間法之人文教育事項。聖嚴法師所設之如是二大財團法人,已成為台灣最巨大之吸金機。此二基金會之目的,皆在將佛教加以藏密化及世俗化。所以者何?謂聖嚴法師十餘年來,不斷與藏密喇嘛往來,將努力募集所得之金錢,支援邪淫之藏密宗派人士,高推邪淫之藏密外道為大修行人,並以付出鉅金為條件,獲得邪淫之藏密黃教宗喀巴之繼承人達賴喇嘛同意,在紐約作世紀對談,廣為宣傳,並印製成書而廣流通,以邀信眾繼續大力支持。然而觀察聖嚴法師所弘傳之「證悟」境界,其實是藏密之自續派中觀所說之「佛地真如」,其實是常見外道所說之「常不壞心」意識—以離念靈知心為如來藏,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為禪宗開悟明心時所明之實相心;本質乃是常見外道法,墮於意識心境界中,本質乃是藏密自續派中觀所說之「佛地真如」。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宗通首重實踐(二)~從 達摩祖師東來所傳下來的不就是都是同一個如來妙心嗎?

宗通與說通第32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宗通首重實踐(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那一篇文章又繼續評論說:【雖然現代禪並不認為歷史上的禪宗都傾向如來藏思想,同時如來藏的學佛者也不必然如其表面理論存有破綻,修行便一定無法契應甚深般若……但,他的思想完全崇尚如來藏,並且貶斥阿含、中觀,則註定難登大雅之堂。】對於這一篇文章的評論,我們要分三點來為大家探討,到底他的評論有沒有道理。
第一點,他說:「現代禪不認為歷史上的禪宗都傾向如來藏思想。」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上的禪宗祖師所證的如果都不是同一個如來藏,假設有的祖師所證的是離於如來藏以外還有一個真心,假設是這樣子;那麼我們來看很多祖師留下來的祖師語錄,裏面都有很多的勘驗、拈提、評唱,這些勘驗、拈提、評唱又是依據什麼來勘驗,依據什麼來拈提,依據什麼來評唱呢?如果說同樣所證不是同一個如來藏,這個山頭的人拈提那個山頭,又依據什麼來拈提?這個山頭的人來評唱那個山頭所證,又是依據什麼來評唱「你的所證有誤」,或是說接引學人部分如何如何?
我們知道,從 達摩祖師東來所傳下來的不就是都是同一個如來妙心嗎?這樣子傳下來都是同一個如來妙心!可是他卻說:「並不認為歷史上的禪宗祖師都是傾向如來藏思想。」也就是,他主張歷史上的禪宗祖師所證的並不是都是同一個如來藏。以這樣子的方式來評論的話,那過失很重!也就是說,古時的禪宗祖師他們以心傳心傳下來,以心傳心傳下來變成說有很多法脈,傳的心都各自為證:這一邊傳的是第八識如來藏,那一邊傳的是有一個所謂的第九識,那一邊傳的有一個第十識,那一個山頭傳的是第六識……這樣子的話,如果說這邊的山頭去勘驗那個山頭,這樣怎麼勘驗?所以一定要有同一個標準!若開悟沒有一個標準的話,師徒之間如何去印證?古時到現在所留存下來的祖師語錄,你又如何說「與祖師相見」?所以用這種方式來評論「歷史上的禪宗都不是傾向於如來藏思想」,表示什麼呢?表示他本身是否定如來藏的,本身並沒有實證如來藏的。可是歷史上所流傳下來的都是告訴我們,祖師與祖師之間都可以說哪一位祖師跟哪一位祖師可以互相以作家跟作家相見,表示就是同樣以所證的如來藏相見。
所以這個部分這樣提出來,一方面我們是覺得他應該是不懂古時禪宗祖師所留傳下來、所告訴我們的裏面的一些密意是什麼。也就是說,禪宗祖師他是遵照 佛的教示不能明說密意,可是不能明說密意之餘,卻可以去接引學人,也可以跟其他同樣證得如來藏的一些禪師祖師相見,他們之間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指向如來藏;你才能夠知道,這個跟這個被勘驗了以後,這個跟這個被評論以後,這邊沒有辦法去回應,或是他的回應是如何,你才有個對錯。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覺得他所說的部分,其實他已經落在破綻裏面,他自己都不知道。
第二點,我們要來說,他說:「如來藏的學佛者不一定是要如其表面理論存有破綻」,然後「修行便一定無法契應甚深般若。」也就是他認為這個如來藏是有破綻的。為什麼呢?因為否定如來藏的人都是六識論的人,六識論的人他認為第七識是意識的另外一個假說,第八識也是空性的假說或者是意識極細心的假說;他們認為所說的阿賴耶識只是什麼呢?我執。他認為阿賴耶識只是我執煩惱,是可以斷滅的、是可以去除滅的,所以他們認為如來藏的思想是有破綻的;因為他認為這只是假說而已,是空性的假說,不是真實法。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來說了,如果說如來藏不是真實存在而只是一個假說,那我們來看 佛所說的三轉法輪的經典變成就有很多地方是戲論。因為三轉法輪裏面所說的阿含、中觀、般若以及方廣唯識,都是 佛依止於如來藏的法——種種層面的法,來為應該接引的有情、應該接引的佛弟子而所說的;假如說不是同一個如來妙心,不是同一個如來妙心可以貫串三乘經典,佛所說的法不就成為戲論了嗎?這樣的情況之下到底成不成立呢?
所以我們說,他認為不需要有真實如來藏的存在,他們就可以契應甚深般若。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你只要能夠現觀,現觀現象界的法都是緣起性空,現象界的法都是緣起性空的時候,一切滙歸於緣起性空這個法;他們認為,你以緣起性空來看待現象界的一切法,你就不會落入現象界的有,你就可以解脫於三界的有。可是緣起性空的法,從現象界來看,現象界本身不是能夠出生緣起性空的法。因為我們已經一再的為大家解說,現象界的法是被出生的,五蘊十八界它是被出生的,被出生以後呈現出它緣起性空的法相;可是緣起性空的根源卻不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緣起性空的根源是能夠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這個本際,這個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所以我們說,假如主張不需要有第七識、不需要第八識,只要能夠認知現象界一切緣起性空就是甚深般若,那我們要說,現象界的一切法都是可以現觀而得的,現觀而得說「一切法都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是常住」,這個外道法都可以觀察而得;既然外道法都可以觀察而得,那佛法又有什麼地方可以超越外道法?又有什麼甚深的地方可以主張呢?

宗通首重實踐(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

宗通與說通第31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宗通首重實踐(一)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再來接續後面的經文 佛是怎麼繼續說的: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雜阿含經》卷六)
對於這一段經文,我們也來為大家解說一下是什麼意思。說:【多聞聖弟子,就是前面我們說的,能夠聽聞 佛的教導,也能夠按照這個教導的內容去思惟的,去信受思惟的、觀察的這個聖弟子,於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在六見處指的就是說前面所講的這個五蘊以及見聞覺知,也就是六識依止於六根而有的見聞覺知,以及受、想、思心所法,這些都是屬於六見處的法;能夠觀察說,這六見處確實不是真實我,這六見處又不能說異於真實我,同時這六見處的法又沒有與真實法是合為一法,是可以分離的,因為六見處的法是會毀壞的,毀壞了以後就離開了真實法。這個表示說,這五蘊十八界見聞覺知等法,確實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在虛妄的、不是真實法能夠如實觀察以後,可是又能夠了知有一個真實我,祂是跟我的六見處同在的、同時同處同在的;可是當六見處的法毀壞以後,這個真實法仍然是真實、如如、清涼,所以他們就可以因為這樣子而斷我見。在這樣子觀察斷我見以後,對 佛所說的法就一點都不會懷疑,會斷除這種懷疑,同時對於法也信受不疑,對於說這個法的僧寶也信受不疑;所以這個就表示斷了我見以後也斷了疑見,同時也斷了戒禁取見;這樣的一個比丘就是等於是初果人,他就不會再做任何會趣向三惡道的身口意業。縱然說這個斷我見的聖弟子再怎麼放逸,他也一定會往二乘的覺悟境界去修證,最遲就是七次的天人往來,最後一定會到達解脫,到達解脫果——到苦邊就是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輪迴之苦。】
所以根據這段經文,在告訴我們什麼呢?告訴我們說,眾生因為不知道有個本際的存在,所以對於 佛的法會懷疑,對於僧寶也會懷疑。就像我們剛剛舉例的應成派中觀以及剛剛那個教派那些所有的上師,他們為什麼會不信受 佛所說的法,認為他們的密續超越了 佛的證量呢?就是因為他們不能如實觀察六見處的法,是「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對這個道理不信受、也不能如實觀察;所以當然就不認為 佛的法已經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所以他們會認為他們這個密續的證量、「佛」的證量是超越顯教 佛的證量的。所以這個部分告訴我們,只要能夠知道有情自身都有個涅槃本際存在,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各個有情本來具足而有;然後接著能夠依照 佛所說的觀察五蘊十八界虛妄,最後能夠信受 佛所說的「非我,非異我,不相在」講的指的是確實有個本際存在,就能夠破除無明,就不會一直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之路而一直流轉不可脫離。所以說,能夠信受 佛所說的實相道理,你就不會落入斷滅見中,也不會落入常見中以及外道見、邪見中,更不會來否定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這樣子你就能夠離開了無明,如實知、如實見,生起了明的正知見,而不是落在無明裏面的邪見;對於三乘法、三乘的佛法,也不會生起妄想。因為像前面所說的,這些邪見、外道見,都是因為對三乘佛法生起妄想,對於解脫、對於涅槃生起妄想,對於成佛的法生起妄想。如果不生起妄想,能夠如實知、如實見,就能夠漸漸的進入三乘佛法真實義的正道中,您要在大乘佛法中通宗見道就不困難!
所以,前面為大家說明瞭以後,接下來我們要來進入「宗通首重實踐」這樣的一個主題。也就是,您要能夠宗通,要能到達、通達這個宗門,通達佛法的根本理體,第一個必須親證自己的如來藏;親證自己的如來藏以後,你才能夠在三乘經典中,依據 佛所依據的根本理體如來藏的種種功德法的名言,依名言所說的法義來驗證。譬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