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實證佛教.新判教~蕭平實掀起新判教議題的時代意義(上)(什麼是佛教?)


實證佛教.新判教~蕭平實掀起新判教議題的時代意義(上)(什麼是佛教?)

蕭平實掀起新判教議題的時代意義(上)(什麼是佛教?)
摘要:
判教是幫助世人認識佛教的重要方式,故有《阿含經》釋迦牟尼佛親自示範的正法期判教,南北朝與隋唐之像法期判教。現代則由蕭平實提出了富有時代意義的判教議題,本文稱之為「新判教」,期使末法期眾生正確認識「什麼是佛教」及「佛教是什麼」,以暢佛本懷。
一、 楔子
多年前閱讀了髻智比丘所撰寫的《佛陀傳》(The Life of The Buddha)。髻智比丘是一位英國人,俗名是歐斯博.莫爾(Osbert Moore),1950年在錫蘭出家。他從西方人的眼光來探索佛陀所創立的佛教到底是什麼?在這本《佛陀傳》的〈導論〉裡,髻智比丘寫道:
現在歐洲有關佛教史的文獻很豐富,佛教文學與教義的作品亦然。在佛教史學與佛教文學的領域裡,已有相當程度的共識,然而這樣的共識卻未顯現在教義的研究上。有許多各式的研究作出來,是為了要證明佛教教導「空無」或「恆有」;證明佛教是否定論者、實有論者、無神論者、有神論者或無一致性;佛教是改革的吠檀多學派(Vedānta);是人性主義、悲觀主義、絕對主義、多元論、一元論;是哲學、宗教或道德體系等,幾乎是你要稱佛教是什麼,它便是什麼。雖然如此,蘇聯學者徹爾巴斯基(Stcherbatsky)在1920年代末所說的話,至今依然適用。他說:從歐洲以科學方式研究佛學以來,已過了一百年,然而我們對此宗教及其哲學的根本教義的了解,仍然處在黑暗中。沒有任何宗教像佛教這樣,如此難以清楚明確地說明。(髻智比丘著,《親近釋迦牟尼佛》,釋見諦、牟志京譯,台北,橡樹林,頁8-9
髻智比丘提出了「佛教是什麼」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解答這個問題。他著作《佛陀傳》應該就是提供佛陀的生平資料,由讀者自己來判斷佛教到底是什麼吧!徹爾巴斯基在1920年說歐洲研究佛學已過了一百年,仍然不能清楚地說明佛教是什麼。如今時間又過去一百年了,來到二十一世紀初,全世界對於佛教是什麼的研究仍然處於黑暗中,仍然無法清楚地說明佛教是什麼。然而,「誰」以及「什麼內涵」能清楚說明佛教是什麼呢?具足實證佛教三乘菩提者,能清楚說明佛教是什麼;正確的判教內容則是由實證三乘菩提的人來作出,明白顯示佛教是什麼。判教是實證三乘菩提者幫助世人認識佛教的重要方式,因此從創建佛教開始,歷經正法期、像法期,甚至到了現代的末法期,判教一直都是認識佛教的重要議題,而且在《阿含經》中還記錄著釋迦牟尼佛首開先例親自示範的判教。
二、 什麼是新判教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歷史上批判邪教與佛門異端見解最嚴厲就是佛陀

歷史上批判邪教與佛門異端見解最嚴厲就是佛陀
  

佛陀說執持我見的沙門就是臭穢沙門——是名畜生~佛陀從來不承認目前許多披上袈裟的僧尼的出家身分!


那些堅持「對於各個宗教應該一片和諧」的法師,說「破斥佛門內、佛門外的法義上的見解,是不如理作意的人」,他們對於歷史上批判邪教、佛門的異端見解最為嚴厲的 佛陀,又是作何感想?在這些人的眼中,佛陀四十九年對邪見犀利無情的批判,看似「不能包容異己」,是不是不合時宜、不如理作意?

如果 佛陀現身於今日世界,想要批判、撻伐這些亂說有情本源的宗教,以及破除迷信,從一神教的造物主,如大梵天、天主……到老母娘,還需要請示這些一心想要「包容異己」論調的佛教名師們嗎?如果這些佛教名師對破邪顯正的事情不滿意,佛陀就一句話都不能講?請問是不是如此?

唉!這些人的眼中根本沒有 佛陀!當知:佛陀示現於世間,不論過去、現在、未來,祂一樣批判這些邪見外道,剷除外道見;自始至終都說如實語、不二語,以世間難以想像的犀利破斥邪見,來救護眾生。

祂老人家還直接說:「若還繼續執有我見,都不是我佛陀的弟子,都是外道。」那麼人間這麼多還在執持我見的所謂佛教法師,他(她)們心中不信受 佛陀的正真說法,還有哪一位是具有出家僧寶的資格?

佛陀更說「啞羊僧」、「瘂羊僧」、「無慚愧僧」、「惡行比丘」……,對於這些出家僧人說為「鬥亂破僧」、「假偽沙門」、「欺誑諸佛」、「大惡逆賊」、「惡知識」、「破戒」、「邪見」、「外道」、「癩瘡」、「臭穢」、「畜生」、「非沙門」、「形像沙門」、「沙門臭穢」、「沙門糟粕」、「無羞恥者」、「癡者」3,說他們是「俱斷善根」。

當有法師鄉愿地說:「佛教是包容一切宗教,因此也包容婆羅門教、印度教、西藏的苯教、喇嘛教、一貫道。」如此自安,不但不想遠離外道見、外道人,甚至繼續攀緣附勢而稱兄道弟?

這些鄉愿的佛教法師們,自願將「佛教」矮化成「顯教」,把譚崔外道所謂的「藏傳佛教」拱成「密教」,使這個外道合法地進入佛教中,對他們的邪見、邪修法門照單全收,就可以不事生產而享受大眾的供養、不勞而獲,又同時可以享有在家人的家庭正淫生活。照他們的說法,懂得如何作人而說好話、和稀泥的法師,才是真正正確的新一代的佛弟子;那是不是在諷刺法王 如來所作所說的都是作錯說錯了?

如來說執持我見的沙門就是臭穢沙門——是名畜生 

如來很早就知道,未來於末法時期要說出佛法正理,必然 會遭遇到這些假「沙門」的反擊,因此 佛陀便預先指稱這些「沙門」是「假偽沙門」、「非沙門」、「形像沙門」、「臭穢沙門」、「糟粕沙門」,也是「畜生」。因此要我們信受 如來的真實語,不要心生顛倒,反而來抨擊救護眾生的人,誤以為抨擊「佛教法師」的「我見」的行為是誹謗僧寶。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孝順之法道




孝順之法道 1

波羅奈 2 國有一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即是帝釋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當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養父母,便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若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

諸比丘言:「如來世尊!極為希有!恭敬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極為希有恭敬父母,於過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

比丘問言:「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往昔波羅奈國,有一貧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兒息,其家貧窮。時世飢儉,以其父母,生埋地中,養活兒子。

3 比問言:『汝父母為何所在?』

答言:『我父母年老會當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養兒子,使得長大。』第二家聞,謂此是理,如此展轉,遍波羅奈國,即以為法。

復有一長者,亦生一子,此子聞之,以為非是,即作是念:『當作何方便,卻 4 此非法?』

遂白父言:『父今可應遠行學讀,使知經論。』

其父便去,少得學讀,而便還家。

年轉老大,子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著中,與好飲食。作是思惟:『誰當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現身,而語之言:『我今與汝,以為伴侶。』天神疏紙,問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為汝擁護;若不解者,卻後七日,當破王頭令作七分。四種問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財,二者、何物最為樂,三者、何物味中勝,四者、何物壽最長。』牓 5 著王門上。

國王得已,促問國中:『誰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皆滿所願。』

長者子取此文書,解其義言:『信為第一財,正法最為樂,
實語第一味,智慧命第一。』解此義已,還著王門頭。天神見已,心大歡喜,王亦大歡喜。

王問長者子言:『誰教汝此語?』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長者子言:『願王施無畏!我父實老,違國法故,藏著地中。願聽臣所說。』

『大王!父母恩重,猶如天地,懷抱十月,推乾去濕,乳哺養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見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至百年復種種供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

時王問言:『汝欲求何等?』答言:『更無所求,唯願大王去此惡法。』王可其言,宣下國內:『若有不孝於父母者,當重治其罪。』

欲知爾時長者子,今我身是也。我於爾時,為彼一國除去惡法,成就孝順之法,以此因緣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復讚嘆孝順之法也。」

語譯:
我阿難是這麼聽 佛說的: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的時候,佛告訴眾比丘們說:「如果有人想要得到如同梵天王常住在自己的家中般守護著這家人的話,這個人就必須供養孝順父母如梵天王一般;能這樣作的話,那麼梵天王就已常住在家中了。假使有人希望能得忉利天主帝釋住在家中守護著家人的話,就必須要恭敬供養孝順父母如帝釋,能夠這樣子作的話,就已得到忉利天主帝釋常住家中守護。假使有人想要得到一切天神在家中護佑的話,他只要能夠恭敬供養孝順父母如天神一般,應當知道一切的天神護法龍天都已常住在家中。一個人只要能好好恭敬供養孝順父母,一切具德之和上實已常住在家中。若有人希望能有具楷模德行的軌範師常住家中,他只要視父母如同軌範師般的恭敬供養孝順,這樣軌範師就是已常住在家中了。如果有人希望供養諸佛菩薩賢聖,但現前實無諸佛菩薩賢聖現在前得受供養,若能以此供養諸佛菩薩賢聖的至誠心來供養孝順父母,那麼,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等賢聖就像是已住在家中了 6。」...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邁向正覺─唐宋禪風今猶在─吳素枝─


邁向正覺─唐宋禪風今猶在─吳素枝─
回首自己學佛的歷程,應從祖母說起。我的祖母善良無諍,一生辛勞卻命運多舛—四十多歲喪夫,六十多歲喪媳,接著老年又喪子。祖父是在二次大戰時,行駛貨船經台灣海峽時,被美軍轟沉而葬身海底;我的母親則是在婚後兩年生下我,三個月後即因患急症而撒手人寰;相隔十五年後,我最小的叔叔也英年早逝,留下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歷經人生的種種憂患之後,祖母顯得抑鬱寡歡,常常以淚洗面,日後則虔誠信佛念佛,並常到村中的佛寺參加早晚課,晚年還受了菩薩戒。

祖母雖不識字,卻能拿著火柴棒逐字用台語學著誦讀《阿彌陀經》,有些字忘了就會要我教她;可是讀小學的我,只會用國語發音,她還是要我讀讀看,試著喚起一些記憶。我小時候也會隨著祖母去參加法會,有時祖母會發願法會期間要拜多少拜,拜得腰痠背痛了,就會要我一起幫忙拜,以湊足數目,這是祖母為我種下一顆與佛菩薩結緣的小種籽。

年少階段,因成長環境的原因,早識人間諸苦:生離死別、怨憎會、求不得、種種憂悲苦惱……。曾有國中老師當眾問我:「為什麼老是心事重重?」當時無心於學業,只覺得世間沒有什麼值得歡喜依戀的事,相較於同齡的青春洋溢,我更顯得沉默寡言,暮氣沉沉。高中畢業後,即搭船離開出生地,也開始了長期自我追尋、探索的旅程。

高中畢業後,在台北的書局工作過,也到高雄待過加工區;幾年後,落腳台中,就讀大學夜間部,考上了基層的公務員,半工半讀,直至畢業。這段期間,一方面忙著履行人生的階段規劃,一方面仍持續著對「人生所為何來?」「死後從何而去?」「現世如何安身立命?」等問題的摸索。最早是對基督教的溫馨感到興趣,自己會去買《聖經》、《荒漠甘泉》等書來看,藉以安慰枯萎的心靈;也接觸過基督教的朋友,並上過教堂做禮拜、唱詩歌;渴望平安喜樂,希冀放下無形的枷鎖,放下心頭千斤勞苦重擔。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325菩薩戒感言─覺濤─




325菩薩戒感言─覺濤─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只為325 這一天得見 平實導師授以上品菩薩戒
                                        
臨行那天,見過了同行的師兄師姊,從各個不同地區為了同一個目標而有緣在一起,心生歡喜。人生七十古來稀,有的老菩薩年事甚高,八十多歲高壽,身體有疾患,多年未出家門情況下,頂住壓力而來,甚為感動。以前曾私下對一位師兄說起過,今世若得見 平實導師一面,此生無憾矣。何況得以上品菩薩戒,超越三劫生死之苦,提前三劫成佛,此恩此德,何以回報!

記得去年,除了上班之外,利用晚上及週末時間,花了三週讀完 平實導師的《優婆塞戒經講記》,歎未曾得聞如此詳細生動講解,對菩薩戒充滿了嚮往,發願此生一定要受上品菩薩戒。後學今生接觸正法時間不長,自從陸續讀了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以前的日子是在蹉跎中虛度的。兼有眾多師兄師姊的照顧,在 平實導師法寶的不斷熏習下,堅定了將來要走的是菩薩道,生生世世。菩薩戒焉有不受之理?

臨行之前,還是有些顧慮,就是發露懺悔。想想從前做過的不合戒律的所有事情,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揭發自己的老底,會不會很沒有面子?細細想,此生若無值遇 平實導師法寶,捨報早不知哪裡去了,法身慧命都是 平實導師給的,以前做錯了就該承擔,做錯了就改。大丈夫應該有大丈夫的作為,即便不是合格的大丈夫,也要學習大丈夫的品格,心裡安定下來。

飛機落地,到了!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邁向正覺之路─張善泓居士─


邁向正覺之路─張善泓居士─
一、在學佛家庭出生:
我們家族是學佛家庭,阿嬤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受了菩薩戒,清晨一大早四點半就起床誦經,並且是過午不食。小時候爸媽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我下課後常常就會跑去阿嬤家玩,所以從小就耳濡目染地聽著阿嬤講著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還有觀世音菩薩有多麼地慈悲。

在我大約四、五歲有記憶以來,我們家是學現代禪,爸爸、媽媽跟隨著李元松老師一起學佛法。小時候,爸媽常常帶我和哥哥一起去道場共修處,我們就在那裡玩,有時候一些叔叔、阿姨也會來我們家裡共修。那時常常看著爸爸、媽媽都在客廳打坐,一打坐就是一個小時以上,覺得非常地有趣,所以有時我也就有模有樣地跟著一起打坐。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在佛堂裡打坐,因為一進佛堂,感覺雜念統統都沒了,很喜歡那種一念不生的感覺!上小學的時候,某天在客廳桌上,看到淨土發願文,還記得第一句話就寫著「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看到這段不知為什麼就覺得很歡喜,就跟著一個字一個字唸,媽媽看到我在看淨土發願文,就教我怎麼唸,然後把淨土發願文背起來。每天晚上睡前我會唸一遍淨土發願文還有十遍佛號才去睡覺,所以從小就對阿彌陀佛還有極樂世界很嚮往,想要死後就往生極樂世界!

二、在現代禪的過程:
還記得高中十六歲那一年,因為那時不愛唸學校的書,課業讀得非常糟糕,很多科目都被當掉,所以要去學校暑修;尤其是數學課,從小我的數學就是非常地爛,小學數學曾拿過丙!所以在高中的時候,印象中還很清楚,數學老師很嚴格,通常暑修只要能乖乖上課,考卷有寫,老師基本上都會讓你過關。可是這位數學老師非常狠,我上課都沒缺席也寫了考卷,只是考試分數不很理想,所以老師還是把我的數學給當掉了!後來因為很多科重修都沒過,補救教學也沒有去,所以被留級了!等於就是高中一年級又得要重讀一次!後來,新學期剛開學沒多久,某一次的因緣際會下,爸媽就問我要不要休學然後去現代禪基金會幫忙?能不唸書又能親近李老師當然是最好啦,所以那時的我就一口答應了!

在基金會幫忙這段時間,每天早上九點就去基金會報到,然後到下午四、五點離開。工作的內容就是擔任打字,因為我打字速度還算蠻快的,一分鐘也有七、八十個字!李老師有時候需要寫信回覆的時候,或者教團有些發佈的消息都是由我代為打字的。由於長時間的親近李老師,深覺李老師是熱血沸騰的英雄好漢,長得非常英俊,給人的感覺很威嚴但又很慈悲,讓人很想親近,就像金庸小說裡的武俠!並且李老師非常注重「人情冷暖義為貴」的精神,所以常常教導弟子要學習古代的俠義情懷,並且做一個「快樂、聰明、有品」的人!也教導著在吃喝玩樂之中修行解脫,並且在象山社區創立了菩薩僧團,讓弟子們都順利地搬來象山社區共住修行。

千里之行,續佛明燈─鄂正升─


千里之行,續佛明燈─鄂正升─
一、我的求戒路
2011 5 31 1551 分,瀋陽的何師兄發來短信:「好消息,大家通過了!」我萬分激動地跑到佛堂,給正在佛菩薩聖像前誦大悲咒發願的正輝師兄看:「我們通過了!」呵呵,太好了!真是太驚險了,北京時間1600 點,是臺灣移民署下班的時間呀,我們遼寧的師兄只差九分鐘,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信念,戰勝了消極與懈怠,一切的不如意在此刻煙消雲散,至誠感謝為此行奔波的師兄們。

看著正輝師兄正忙著打電話給每位師兄報喜訊,末學趕緊跪在佛菩薩聖像前至誠禮拜,感恩世尊及諸大士安排因緣,圓滿弟子大願,助我等上進。弟子祈願佛菩薩慈悲護佑,加持我們福慧增長、業障消除、此行順利,能親蒙平實導師傳授上品菩薩妙戒。

記得去年的 4-25 之行,末學曾去機場為正心等師兄們送行,感嘆自身福薄障重,不能聆聽恩師最後一次公開演講,幾近落淚;當看到受戒圓滿歸來、法喜充滿的師兄們,末學心中忽然生起對菩薩戒的渴仰之情(其實末學雖受五戒多年,嚴持禁戒、不敢毀犯,然而對於菩薩十重戒的波羅夷罪深感畏懼,曾想著等到自己年老體衰時再受吧,然後就捨壽求生西方極樂呢!)。當看到師兄們紛紛報名,尤其是正輝師兄與正占師姊也要同去,更增添了末學的信心。去!一定要去!這次與末學同期學法的師兄幾乎全部報名,可謂盛況空前、機會難得呀!以此共同受戒之因緣,必生生世世永結道侶、攜手護法豈不美哉!

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繇是成正覺……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

學佛的目的─倪式谷─


學佛的目的─倪式谷─
學佛人都知道念佛,但是有多少學人真的知道念佛的內涵呢?您對它是否有正確的觀念呢?這個法門往往被誤認為是老人家在學的,學禪的人往往輕視它,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也自以為口誦心念佛號就是念佛了,但這個觀念是對的嗎?陳正源老師就指出:「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為何是不正確的呢?因為念佛法門具有種種層次、有極其深細的功用,並且廣涵一切佛法內容。想瞭解「念佛法門」的真實意義嗎?那就必須先確認,為何要「念佛」?目的是甚麼?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學佛,學佛可以解脫生死痛苦迷惑,得到安樂。為何學佛能得到這樣的成果?這個目的與道理又是一項必須先理清楚的課題。

學佛,往往是因為痛苦、煩惱逼迫而開始反思─面對自己有煩惱,面對死亡有恐懼,該怎麼辦?正源老師說,這些情緒變化都來自於認知,若有正確認知,這些情形就會改觀,學佛的目的就是在於改變錯誤的認知,認知改變了,煩惱就會消滅。佛法中能改變認知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以大智慧到彼岸!正源老師舉出鏡像做譬喻,鏡中影像虛幻人所共知,但五陰身如鏡像不實則人多不解,執著五陰身為實,於此即生煩惱,猶如執著鏡中影像為真一般。若是知道眾像只是鏡上影,其所以能夠成像,實際上是有明鏡存在其後,於此理有所認識,則知五陰虛幻無有真實,則煩惱自然落謝,不再恐懼怖畏色身生死。因此當要知道的是,那面能影現五陰身的明鏡,在佛法中也另比喻作「摩尼寶珠」,而這摩尼寶珠指的就是人人身中本具的「如來藏」!如來藏本身不生滅而能影現五蘊身,就如清淨明亮的摩尼寶珠的表面能現出種種色彩圖案,因此解決生死煩惱而學佛,就是為了找到這顆明珠─「如來藏」。找到了「如來藏」這顆明珠就能知生死似幻,這是同時具有了解脫智慧,更擁有了實相智慧。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悖慢佛法自招罪殃


悖慢佛法自招罪殃
《佛說慢法經》: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貴;有人事佛以後衰喪不利者。」

阿難問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爾?」

佛語阿難:「有人事佛,當求明師;得了了者,從受戒法。為除諸想,與經相應;精進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髮者,是人不犯道禁,常為諸天、善神侍衛擁護,所向諧偶,財利百倍,眾人所敬,後當得佛,何況富利!如是人輩事佛,為真佛弟子。

又復有人事佛,不值明師,亦無經像,又復不禮敬。不知不解,強教人受法戒,無有至信。受戒之後,故復犯眾戒。心意蒙冥、猶豫,不肯讀經、行道、作福,乍信、乍不信。復不能念齋日、燒香、燃燈作禮。故復瞋恚、嚾1 呼、罵詈,出入咒2 咀,口初不合,心懷憎嫉,使人殺生。眼見經像,無有禮敬之心。若其有經,趣掛著壁,或擲床席之上,或著故衣被弊篋器中,或以妻子、小兒不淨手弄之;煙 3 熏屋漏,不復瞻視;亦不燒香、燃燈向之作禮,與外經書無異。善神離之,惡鬼得其便,隨逐不置,因衰病之。適得疾病,恐怖猶豫,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故復疾病也?』不能自信,呼使至醫師。醫師卜問、解除、鎮厭無益,遂便禱賽邪神,眾過遂增。妖魅惡鬼,屯守其門,遂便喪衰、死亡,不離門戶。財產衰耗,家室病疾,更相注續,不離床席。命終罪辜,墮泥4 犁中,當被考治謫5 罰,無有歲數。是人但坐不能專一,志意猶豫,無所專據,不信佛法,故得其罪殃,衰耗如是。世間人不知佛法者,謂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其人行自不正,違犯佛經戒,心專行惡,眾態具足;身自招之,無有與者。」

阿難聞之,便頭面著地,為佛作禮,歡喜奉行。6

語譯:
佛陀告訴阿難:「有的人信奉佛教或修學佛法以後,便能富有而尊貴;有的人同樣是信奉佛教或修學佛法,卻遭遇喪亡衰敗等種種不利的事情。」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尋覓─李孟諭


尋覓─李孟諭
【前提大綱】
一個從小驕縱叛逆個性,在人生的過程誤闖一貫道、日蓮教、慈濟功德會、密宗喇嘛教、一般佛教寺院,最後終歸邁向佛教正覺講堂安住下來。

因緣聚散無常觀

村間羊腸小道牛車路,如今已經是寬大的柏油路了,馬佛老家後面池塘長滿了雜草。姊妹遠遠站在過去家園籬笆外,如今卻已是別人的農莊。只能偷偷地探視從小生長的這塊土地、瓦房;這裡……曾經擁有滿堂的親人,享受天倫之樂!老家瓦屋門框上的石匾,還遺留著父親的親手毛筆字跡:懸掛著「隴西堂」的堂號。頓時眼前呈現童年牧牛時代的憧憬……騎在牛背上唱兒歌、山歌。此刻心頭湧上一股無比的感傷,眼眶不自覺地濕了。

末學從小物資比姊妹獲得更多,也是備受父母、兄姊寵愛的小女孩。在處處受呵護、讚美的環境中長大,無形中養成驕縱叛逆個性,也滋長優越感諍勝的心;因此,往後人生旅程中受到很多的挫折,並且吃不少苦頭。

末學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上初中時,執意要到北部找工作;但是又不能違背母親的期望,只好硬著頭皮投考花蓮省商,以草草了事應付的心態落榜,終於可以美夢成真了。

當年離開光復鄉馬佛這一片綠意盎然青青草原的農莊,來到大台北,迥然不同的花花世界裡,因為工作崗位的所需,才感受到世俗上的學歷是很重要的。因而決心半工半讀夜間部;雖然很辛苦,但這是自己的抉擇,即面對一切承受這個
「自食其果」!

五陰熾盛是病苦的根源
在民國59 年(公元1970 年)經由介紹認識外子,交往了九年,「不是冤家不聚頭,走上婚姻另一端,成為冤家眷屬!」這時,末學的人生考驗才真正的開始。

公公是警備總部醫官退伍,外子在小學五年級時,母親不幸車禍往生,在他下面還有三個妹妹,最小才三歲;公公軍職在身,無暇照料家中四個孩子,身為長子的外子,被送到公公友人家中寄養;到初中時才接到部隊與公公同住,初中畢業即被公公送往龍岡就讀軍事學校,而成為革命軍人了。

無相拜佛心得─葉昱寬─


無相拜佛心得─葉昱寬─
一直以來無相拜佛功夫無法上手,是因遮障太多所致,後來發現這些遮障原來是來自於對自我的執著引發現起。因執著自我,所以就以為覺知心我為真實,以為內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為真實,因執著自我存在而對一切我所知境界以為真實,導致對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違順己意,又執著這些現象為真實導致生起種種遮障。後來就自己常常去觀察十八界一切法緣起緣滅,觀察這十八界一切種種現象的虛妄性,並無真實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覺知心我並非真實;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實,慢慢地藉由意識去說服意根這個事實。但因意根無始劫來計執覺知心為我—以為真實,不斷地受覺知心誤導而計執色身為我所—以為真實,計執種種五欲及六塵為我所有—以為真實,因有這些執著性導致對我及我所引生種種煩惱及妄想。也就是因意根的計執性,導致意識無法馬上說服意根如理作意,使得這些種種煩惱妄想的習氣又讓自己沉溺於五欲六塵中,不知不覺地又去追逐這些境界,受其左右而無法清淨自己,無法排除對這些境界的執取,也就是無法修除對自我的執著,使得煩惱妄想攀緣不絕,而導致無相拜佛的功夫無法有所進展。

末學知此弊病後,就想出一些方法來對治這些弊病,來修除這些遮障,後來發現修除性障是一條捷徑,而修除性障的捷徑是植福;因在植福的過程中,您會面對種種身心的掙扎,在掙扎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自己是多麼地貪著與計執。又常常在觀行修除性障的過程中,難免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遮障,即使想說服意根去減低對一切境界的貪著執取,但往往無法成功,以至於常常隨波逐流,追逐六塵無法自已,如此在無相拜佛的過程中,心行就常常隨這些境界起伏而使得拜佛的功夫無法上手。後來有因緣加入推廣組,發現自己一旦對正法多付出一分,乃至對眾生作種種無所得的施與,就會發現對自我的執著少一分,如此煩惱妄想就少一分,相對地就多一分清淨心,多一分清淨心就少一分遮障,當遮障一分一分減少時,清淨心較能相續。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 1(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眾說法,天、龍、鬼神、四輩弟子,嚴整具足,於是摩訶迦葉,垂髮弊衣,始來詣佛。世尊遙見歎言:「善來,迦葉!豫分半床,命令就坐。」

迦葉進前,頭面作禮,退跪自陳曰:「余是如來末行弟子,顧命分坐,不敢承旨。」

大眾僉 2 念:「此老道士有何異德,乃令世尊分坐命之?此人俊 3 4?唯佛明焉。」

於是如來察眾所念,欲決所疑,廣論迦葉大行齊聖,世尊又曰:「吾以四禪,禪定息心,從始至終,無有損耗;迦葉比丘亦有四禪,因禪得定意。吾以大慈仁愛一切,迦葉體性亦慈如此。吾以大悲濟度眾生,迦葉比丘大悲如此。吾以四禪三昧而自娛樂,無有晝夜。何等為四?一者、無形三昧,二者、無量意三昧,三者、清淨積三昧,四者、不退轉三昧;迦葉比丘亦有是三昧。

吾本樂六通,今已得六通;迦葉比丘亦得六通。何等為六?一者、四神足念,二者、悉知一切人意,三者、耳徹聽,四者、見眾生本,五者、知眾生所趣行,六者、諸漏皆盡,今已無畏,三界獨尊。

吾以四定表彰法御,何等為四?一者、解定,二者、智定,三者、慧定,四者、戒定,名色皆滅,梵跡 5 獨存,無憂嬉 6 想,生死根斷;迦葉比丘亦復如是。」

世尊又曰:「過去久遠,時有聖王名文陀竭,高行暉世,功勳感動,忉利天帝欽其異德,即遣車馬,詣闕迎王;王乘天車,忽然升虛,天帝出迎,與王共坐,娛樂盡歡,送王還宮。」

佛告比丘:「爾時天帝者,大迦葉是也;文陀竭王者則是吾身。往昔天帝以生死畏座令吾並坐,吾今以無上正真法御之座報昔功德。」佛說本昔,加以聖德顯比丘迦葉,一切解脫,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法教名遠,莫不樂受。

語譯: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只為這一天─正秀─


只為這一天─正秀─
2000 12 31 日,政府機關舉辦迎新年團拜會,在酒店鬧哄哄地開了幾十桌席面,全局的同事們圍坐在一起興高采烈。新的一年就要來到了,人們充滿了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渴望。是啊!有太多的夢想需要去實現,也有太多的成就要講給眾人聽,有人高談闊論,有人竊竊私語。不知為什麼我心中有一絲絲的惆悵,坐在那裡不想說話。大家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沒有人看見我那時的安靜。一道道菜品端了上來,熱氣騰騰的手抓肉,泛著油光的燻雞……,滿滿一桌子的雞鴨魚肉。透過氤氳的熱氣,我的思惟發散了,嘈雜的聲音慢慢地離我遠去,我就像是在幻覺中。突然間,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了。那天桌子上的那些「美味佳餚」我沒動一筷子。第二天2001 11 日早晨,我來到觀音寺,禮拜師父,歸依了佛門並同時加受了五戒。非常非常的清淨,師父只給我一人舉辦的儀式,跪伏在西方三聖像前,內心充滿了感動,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慈愛地看著我,我知道我找到了真正的依怙,多少年來漂泊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一段時間以後又發願受菩薩戒,跟師父商量了一下,他說應持五戒滿一年後再受菩薩戒。2002年農曆5 15 日又在師父座下受了中品菩薩戒。

歸依佛門後開始修學佛法,那時把我能遇到的佛法書籍都搜羅來看,其間不乏許多大師的書籍。漸漸地生起了疑問,佛法究竟是講什麼?修行的路又要如何走?去請問師父,師父說:「我們是淨土宗的寺院,修學淨土法門,師父我一天持一萬聲佛號,可是你看師父忙的,哪能做得到呢?凡是來廟裡的都有所求,師父都得要幫助啊!」看著師父那麼大年紀了,那麼慈悲善良,為了眾生都顧不上自己的修行,心中很感動,但是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究竟學佛的路、修行的路要如何前行?這時師父借給了我一套某法師講《無量壽經》的光碟,將近有100 盤,說你先拿回去看看吧!拿回光碟,懷著虔誠的心開始學習,但當看了快20 盤時,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大,難道佛法就是這樣嗎?如果佛法就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那就由孔老夫子講就可以了,還要佛陀辛苦 49 年作什麼?佛法能綿延2500 多年絲縷不絕,定是有超勝的地方,才能使人願意去修學,這個迷惑在心中久久盤桓,餘下的那幾十盤沒有看,給師父送回了廟裡。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邁向正覺─回家之路─覺敏─


邁向正覺─回家之路─覺敏─
常常在心裡想,此生如果沒有遇到平實導師在此五濁惡世破邪顯正、弘揚世尊正法,這輩子完了之後,不知會下墮到哪個惡道去?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復到人身?更遑論有機會聽聞正法。像我這樣的人,未學佛前,殺盜淫妄酒,貪瞋癡慢疑,樣樣俱全的人,下墮到三惡道去,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每次回想,都有後怕之念;對導師的感恩戴德之心就油然而生。如今,每次無相拜佛前,都先懺悔無始劫來(特別是今生)所作惡業,期能減輕惡業果報,並將拜佛功德迴向給所有怨親債主。

想起末學的學佛及接觸 平實導師所弘揚的如來藏正法的過程,末學總感覺有佛菩薩在冥冥中護佑著,一切都顯得有些突兀,不過一切也都顯得這麼順利自然。

末學出生在一個可以說是和佛菩薩毫無關係的家庭裡—母親信基督教,父親什麼都不信;整個社會大環境又是唯物論一統天下。在這樣半基督教的環境長大,末學卻對基督教一點兒都不相應,從內心中覺得基督教的教義頗為可笑,對基督教徒居然能夠相信奉行這樣的教義感到不可思議。自孩提到大學,都是在唯物論的熏習之下,自然對一切所謂的「唯心主義」的宗教認為「迷信」而不相應;再加上那時末學所處鄉間的佛教,基本上處於老頭、老太太燒燒香拜拜佛,求取世間利益的神佛不分的迷信狀況,末學自然對這樣的「佛教」亦敬而遠之了。在2010 年的6 月之前,末學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斷滅論者。

救護佛子向正道─論釋印順之記憶與業力存在哪裡?


救護佛子向正道─論釋印順之記憶與業力存在哪裡?─游宗明老師─
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有用的資財不是高科技技術,也不是前人的歷史經驗,更不是人文心理等等的學問與技藝,而是在我們切身問題上最重要的「佛法」。雖然不修學佛法的人依舊能夠正常的在世間生活,這也就是祖師大德所說的「日用而不知」,但是這個「佛法」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是一般人無法了知罷了。有些人對佛法不屑一顧,以為學佛只是迷信、沒什麼用,卻不知道學習正確的佛法才是最有用、最實用的學問 1。不學佛的人眼光短淺,所見唯有一生,不知有前生,不見有後世;這是由於他不知道若有前生,則前生的記憶是存在哪裡?如果有後世,那死後這一世的記憶又是存在哪裡?這是唯有佛法才能解答的大問題。所以,學佛對每一個人來說,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有三世,就會知道有因果,相信有因果,那至少就不敢為非作歹,可以避免墮落三惡道受苦;至於想進一步求生天享福,或修解脫道離苦,或行佛菩提道成佛,那就都是有希望的,可說人生光明,前途燦爛,故說學佛是非常殊勝的。

學佛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往世的記憶存在哪裡?這個問題若不能回答,則學佛很容易就變成一種迷信;我們學佛首先就是要破除迷信,若學佛反而變成迷信,那就冤枉來學佛了!所以,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釋印順在《唯識學探源》中說:

拿業力來說,業是不是無常?業是無常,纔生即滅的,那又怎能說業力經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業依舊存在,那又怎麼可以說諸行無常?就是存在,存在在那裡?在過去?在現在?在內?在外?從這三世的相續,業力的任持,作進一步的觀察時,這流動的生命觀,自然會覺到它的深奧難知,有加以理論說明的必要。又像記憶問題,也同樣的引起了佛弟子的注意。眼根發識,認識了青黃等色。但這眼根、眼識,都剎那的滅去,後來的根識,早不是見青見黃的根識,那又怎能記憶從前所見的色呢?就是說:在一期的生存中,身心組織在變化中有它相當的安定不變性,所以能夠記憶。但佛法所說的記憶力,是有記憶前生以及很遠很遠的可能。身心早已徹底的變化,怎樣還會記憶呢?這記憶與業力的任持,問題是相同的。這困難而又嚴重的問題,需要理論的說明,是何等的迫切!2

三歸五戒功德~長者父以金錢雇女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三歸五戒功德~長者父以金錢雇女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中有一長者,名曰弗奢,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進用行,得阿羅漢;一者邪見,誹謗不信。父時語此不信之女:「汝今歸依於佛,我當雇汝千枚金錢,乃至歸依法、僧,受持五戒,當與八千金錢。」於是便受五戒。不久之頃,命終生天,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此天女者,以何業行得生於天?」佛言:「本於人間,貪父金錢,歸於三寶,受持五戒。由是因緣,今得生天,重於我所,聞法得道。」1

語譯如下: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我們回家了─正欣─


我們回家了─正欣─

此生此世的我,生在佛國的邊地,離佛國正法很遠,真是不幸。但是我能聽聞到平實導師的了義正法,還是很幸運的。在前年,我們學習小組,計師兄得到平實導師為他們傳授了上品菩薩戒。他回來後,給我們傳達了經過。我聽了後,真是又激動,又惋惜。我沒有去受戒,心裡想:真是無緣啊!

就在去年的下半年,我們又聽說,明年又有機會,可以受上品菩薩戒。甘願承當作菩薩,努力提高知見,增長智慧度眾生。

在我沒接觸到 平實導師正法之前,是在淨空法師的學習小組學佛;一句佛號唸到底,讀一本《無量壽經》;只知道唸佛,讀《無量壽佛經》。每天早起,晚上,不論多晚,就算沒有時間,也要完成讀經唸佛的功課,而且很精進,天天如此。

就在我不知道怎樣才能進展的時候遇上了善知識,佛友——計正生師兄與張正珍師姊;張師姊給我指明了一條光明大道——大乘第一義諦正法。給我介紹了平實導師的《無相念佛》與一些平實導師的書,使我走上這一大乘正法。我認定了跟平實導師學第一義諦如來藏正法。

計師兄與張師姊為我們介紹 平實導師的書,使我們得以抄近路,都找到了無相念佛的念。提高了知見,找到了回家的路。使我從心裡感恩他們倆的苦心,為我們犧牲個人的一切。

在我聽到計師兄、張師姊說明年年初要傳授菩薩戒,而且是上品菩薩戒,要抓緊拜懺。先是拜八十八尊佛,天天堅持拜懺消業障。

從一貫道到正覺─蔡正承─


從一貫道到正覺─蔡正承─
從懂事以來就喜歡看書,有時到寺廟拜拜都會找一些因果書,因為是故事性質,淺顯易懂,又有警示的意味,每次看了就會提醒自己不可以作惡,是會有果報的。也自以為是如故事中人一樣是好人,自以為自己不會作壞事,善有善報。對家裡的信仰並不是很清楚,應該算是道教吧!逢年過節媽媽都會帶我們到廟裡去拜拜,末學也喜歡,大概覺得拜拜能保平安吧!依稀記得小的時候身體很差,曾經給過 觀世音菩薩作義子,當時就會有一個紅色的香火,上面印著 觀世音菩薩五個字,給你掛在脖子上,表示你是 觀世音菩薩的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很高興,也覺得很光榮。家裡也曾經短暫供奉過 觀世音菩薩,媽媽說要早晚供茶、供香,末學也很高興的做。

第一次接觸一貫道是在 17 歲外出工作時,公司一位女同事說要帶我去拜拜,那位同事是吃素的,個性很平和,末學就跟她去求道;其實沒有特別的印象,只知道要記得佛堂名字,點傳師、引保師的名字,還有求道日,說是將來會用到,至於三寶完全不記得,之後也沒再接觸。後來回到家裡,發現媽媽也改信一貫道了,家裡也安了佛堂,而媽媽也吃素了。有一位一貫道點傳師常常會到家裡來,要我們兄弟姊妹去一貫道聽課,可是沒人想去;禁不住點傳師多次的遊說,媽媽也希望我們去上課,後來就順從媽媽的意思去上了一段時間,至於上課講些什麼,完全不記得了,之後末學就結婚了。

結婚後組織小家庭,夫妻兩人都上班,因為學歷不高,都是作最基層的工作。薪水也不高,但因為省吃儉用,欲望不多,生活算小康;尤其父母的疼愛,生活上也很順利。本以為這種情況會這樣一直下去,但是好景不常,爸爸因為照顧生病的阿嬤,直至阿嬤往生,辦完喪事,爸爸跟著就生病了。檢查之後才知道得了肺癌,住進林口長庚醫院,由兄弟姊妹輪流照顧。剛開始爸爸很樂觀,因為他相信主治醫生,完全交給醫生,認為醫生一定會治好他的,家人也相信。後來再檢查時,肺部已經完全黑掉。有一次正好只有後學跟爸爸在病房,醫師跟一位護士小姐叫我出去一下悄悄的說:父親的生命只剩三個月了。後學聽了一時不知所措,當場哭了出來,不知道該如何告訴父親,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哭紅了眼睛不敢回病房,直到心情稍微平復一點才回到病房。父親問「有什麼事」,後學答「沒有什麼事」,以別的話搪塞過去,其實父親有看到醫生叫我出去,也起了疑心,但也沒有再問下去。家人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也不敢告知實情,因為對於生命怎麼來的、死亡是如何都一無所知,因為無知而心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