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佛教.新判教~蕭平實掀起新判教議題的時代意義(上)(什麼是佛教?)
蕭平實掀起新判教議題的時代意義(上)(什麼是佛教?)
摘要:
判教是幫助世人認識佛教的重要方式,故有《阿含經》釋迦牟尼佛親自示範的正法期判教,南北朝與隋唐之像法期判教。現代則由蕭平實提出了富有時代意義的判教議題,本文稱之為「新判教」,期使末法期眾生正確認識「什麼是佛教」及「佛教是什麼」,以暢佛本懷。
一、 楔子
多年前閱讀了髻智比丘所撰寫的《佛陀傳》(The Life of The Buddha)。髻智比丘是一位英國人,俗名是歐斯博.莫爾(Osbert Moore),1950年在錫蘭出家。他從西方人的眼光來探索佛陀所創立的佛教到底是什麼?在這本《佛陀傳》的〈導論〉裡,髻智比丘寫道:
現在歐洲有關佛教史的文獻很豐富,佛教文學與教義的作品亦然。在佛教史學與佛教文學的領域裡,已有相當程度的共識,然而這樣的共識卻未顯現在教義的研究上。有許多各式的研究作出來,是為了要證明佛教教導「空無」或「恆有」;證明佛教是否定論者、實有論者、無神論者、有神論者或無一致性;佛教是改革的吠檀多學派(Vedānta);是人性主義、悲觀主義、絕對主義、多元論、一元論;是哲學、宗教或道德體系等,幾乎是你要稱佛教是什麼,它便是什麼。雖然如此,蘇聯學者徹爾巴斯基(Stcherbatsky)在1920年代末所說的話,至今依然適用。他說:從歐洲以科學方式研究佛學以來,已過了一百年,然而我們對此宗教及其哲學的根本教義的了解,仍然處在黑暗中。沒有任何宗教像佛教這樣,如此難以清楚明確地說明。(髻智比丘著,《親近釋迦牟尼佛》,釋見諦、牟志京譯,台北,橡樹林,頁8-9)
髻智比丘提出了「佛教是什麼」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解答這個問題。他著作《佛陀傳》應該就是提供佛陀的生平資料,由讀者自己來判斷佛教到底是什麼吧!徹爾巴斯基在1920年說歐洲研究佛學已過了一百年,仍然不能清楚地說明佛教是什麼。如今時間又過去一百年了,來到二十一世紀初,全世界對於佛教是什麼的研究仍然處於黑暗中,仍然無法清楚地說明佛教是什麼。然而,「誰」以及「什麼內涵」能清楚說明佛教是什麼呢?具足實證佛教三乘菩提者,能清楚說明佛教是什麼;正確的判教內容則是由實證三乘菩提的人來作出,明白顯示佛教是什麼。判教是實證三乘菩提者幫助世人認識佛教的重要方式,因此從創建佛教開始,歷經正法期、像法期,甚至到了現代的末法期,判教一直都是認識佛教的重要議題,而且在《阿含經》中還記錄著釋迦牟尼佛首開先例親自示範的判教。
二、 什麼是新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