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傳奇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說喇嘛教(一)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說喇嘛教(一)
2016-02-15 孟鴻 金台寺
孟鴻——前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近二十多年在台灣街頭經常會看到身著紫紅色袈裟, 腳著夾腳拖的藏族喇嘛,而且還經常有本地女性陪同充當翻譯,給人直覺上似乎不夠端莊,而且也是近年來把喇嘛教稱為「藏傳佛教」,不但創造了此一名詞,連帶的也把原來流傳已久的「北傳佛教」改稱為「漢傳佛教」,實有加以釐清之必要。 

Regarding Lamaism 
Abstract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we often see on the streets of Taiwan Tibetan lamas wearing crimson cassocks and flip-flops. They are usually kept company by local female interpreters and give an impression of being immodest. Besides, in recent years Lamaism was renamed “Tibetan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Tibet).” Not only the latter was created, but formerly called North-Spread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the North) was also renamed Han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Han-China). Some clarification is certainly necessary on this issue.





一、佛教之誕生及其基本戒律

印度自遠古至今都是階級森嚴的社會,把人分為四等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彼此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互不往來,更不可能聯姻,首陀羅人數最多,卻被視為賤民,大約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出身於釋迦族的喬答瑪·悉答多認為眾生理應平等,因而創立佛教,其教理仍然頗出多出於婆羅門教,而婆羅門教教義與瑣羅亞斯德教的二宗三際說法脫不了相關,所謂二宗是指善、惡,三際則指過去、現在及未來1,佛教的極樂世界、地獄、三世佛與之如出一轍。其實世界上所有宗教也幾乎離不開善惡與過去、現在、未來這些說法。喬答瑪.悉答多得道之後,以其為釋迦族的聖者,印度語稱聖人「牟尼」,從此稱之為釋迦牟尼而不名, 且被尊為佛教之祖。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里埃——金猴賀歲

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里埃——金猴賀歲
本文有繁體、簡體字體以利廣大眾生閱讀!

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里埃——金猴賀歲
2016-02-06 金台寺


1

藏密文化源於印度晚期密宗化佛教,實際上是糅合了傳統印度教中女陰本母神崇拜及坦特羅性力思想的密教,印度教的奧義書內明載著其戒律:「不可拒絕一位要求性交的女人!」
西元七世紀至十一世紀,密教化的印度佛教傳入雪域,再與藏地萬物有靈的民間信仰的苯教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元末明初,出身自青海統治階層的宗喀巴入藏開創格魯派,其弟子把藏密文化政治化成為政教合一的產物,將所謂的靈童“活佛”轉世體系納入格魯派,將封建農奴制度化、常態化後,藉由西藏密教神秘的外衣,轉成為舊西藏統治階級奴役廣大農奴的精神工具,對藏民來說,喇嘛們不但掌控藏胞生前的統治權,甚至主宰了死後的歸屬權,以此專制思想杜絕農奴們對喇嘛統治的質疑。

西藏和平解放後,隨著農奴制度的瓦解,建立在四級農奴制度上的藏密喇嘛教頓時失去了統治基礎,而且其神秘面紗也被撩開以滿足世人的好奇欲望,作為藏密喇嘛教的核心教義——無上瑜珈男女雙身法,是喇嘛教堅守的最後精神高地、專利產品,也是僅剩的最後一塊麻醉人心、吸引信眾、攫取社會資源,從而維繫其社會地位聲望利益的亮點。

由於藏地喇嘛面對現代新文化的挑戰,必須有堅韌不撥、敢於捨身的精神,而且適應性強,傳教能力非凡,故此在海外及內地傳教方法靈活、形式多樣,就像黃花魚兒溜邊過,把無上瑜伽男女雙身法打扮得時而花枝招展、炫惑人心,頗符合現代人的速食文化,外表上慈眉善目高大帥兼白富美,為了博得漢地佛教徒的支持,不惜把《弟子規》捧上了天,視作救世經典,有時又把《太上感應篇》念得喃喃有道,一派仙風道骨,把淨空那套東西全盤接收,演繹得活靈活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終於換得淨空把索達吉讚歎到極點,甚至公開否定主流文化的漢傳大乘佛教,而把地域文化藏密一派讚歎得此法只應天上有,背後則是企圖將漢地信徒群眾全面轉移至藏密門下,沉淪五陰境界而不得解脫!

作為主流文化的漢傳大乘佛教,由於普遍無法證悟大乘佛菩提,只得偏安一隅,孤芳自賞,只能滿足於信眾的供養祈福,滿足於“萬金油“式開示傳教,浮誇於表面這是因為漢傳佛教的核心教義-明心見性遺失了,所以只能在世間法上做功夫,不得不為藏密文化神秘實用所迷惑,一頭鑽進灌頂加持的迷魂陣裡,把藏密那套“多、快、好、省”的玩意全盤接受,甚至乾脆改頭換面做個高大上的“漢人喇嘛”,代表中華文化的漢傳大乘佛教被藏密喇嘛“遷識”、“奪舍”、“破瓦”法,給李代桃僵了,把開悟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束之高閣,轉而將印度密教繼承人宗喀巴,落入識陰境界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圭皋無上法寶,將男女雙修的法門,念念不忘,全面普及,真是「一山一世界、兩地共一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