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集已說明了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要遠離惡知識,以免與惡知識成就共業,而障礙自己佛菩提道及解脫道修行;第二個重點是要親近真善知識,以及接受真善知識教導,跟隨真善知識修學正法,並在真善知識教導下,未來才有可能證悟,未來才有可能發起下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成為七住滿心的菩薩,乃至盡三大無量數劫後,圓滿上品的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圓鏡智、成所作智,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這樣的成佛之道才是真正釋迦世尊所說的成佛之道啊!
所謂非見性宗通,是指明心的宗通,也就是見成佛之性的佛性;見性宗通指的是肉眼見佛性,也就是眼見佛性的佛性。雖然這兩者都簡稱為佛性,但是這兩種佛性的內涵與境界是完全不一樣的。成佛之性是指每一個眾生都有如來藏,是這個如來藏的運作而顯現衪的如來藏性;這個如來藏性是本有的、本來就具足的,衪不需要你去修行,也不需要你去改變衪,祂本來就離見聞覺知,不分別六塵,所以自性清淨。之所以要修行,乃是要改變如來藏體內所含藏的七轉識染汙的種子,使得七轉識種子清淨,乃至究竟清淨。由於斷除了煩惱障現行、習氣種子隨眠與所知障的無始無明隨眠,使得如來藏的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完全斷除,如來藏改名為佛地的無垢識。由此可知,因地的如來藏與果地的無垢識本體都是清淨的,沒有不清淨的。這也是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所說「只改其名,不改其體」的道理。
然而,這樣甚深微妙的道理,卻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為什麼?因為二乘人急著想入涅槃,不像菩薩能夠廣度眾生,所以,佛在初轉法輪隱說真心為無餘涅槃的本際、我、如、識……等名,僅告訴二乘人如何斷我見、我執、我所執而已;待弟子們能夠實證二乘菩提,對佛產生信心,佛才為迴小向大的二乘人講述如來藏種種體性。所以,佛在二轉法輪、三轉法輪講述如來藏種種名,譬如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無住心、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名。所以說,這些甚深微妙的如來藏法是佛專門為菩薩而說,不是為二乘人說,所以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既然二乘人無法了知,更何況是凡夫所能知。也難怪有愚癡無知的凡夫,竟敢誹謗如來藏是緣起性空、是生滅法,完全置自身於危險而不顧,真是大膽啊!
解釋如下:【迦葉菩薩向佛稟白:「世尊!佛性如是微細難可了知,為什麼可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見佛性?」世尊答言:「迦葉善男子!就好像二乘人,如果他未修得神通,不知道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因為隨順契經所說,相信我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所以才知道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見佛性。」】由經文開示可知,如果佛弟子們能夠具足三資糧,也就是定力、慧力、福德具足,透過看話頭的功夫,一念相應慧,可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見佛性,是如來藏直接出生的見分,外於六塵運作,而在六塵境界分明顯現,迥異成佛之性的佛性;因為成佛之性是沒有境界的法,而眼見佛性是有境界的法,兩者體性完全不同。然而,卻有人不顧經文開示,故意扭曲說「肉眼不能見佛性」,真是愚癡啊!
又另一部經典也開示,十住菩薩可以眼見佛性。經文如下: